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年度规划

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首善标准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商务高质量发展

——在2020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11         信息提供:综合处

(2020年1月20日)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商务工作,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
  一、2019年商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强大消费市场,全市市场消费、对外贸易、双向投资稳中向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市场消费超过预期。全年实现市场总消费2.73万亿元,增长7.5%。其中,实现服务消费1.5万亿元,增长10.2%,占市场总消费的55%;实现商品消费1.23万亿元,逆势增长4.4%;实现网上零售额3366.3亿元,增长23.6%。
  ——对外贸易全面上扬。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2.87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2.0、1.1和3.7个百分点。1—11月,“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到23.4%,较上年底提高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1.1万亿元,保持全国前列水平。
  ——双向投资高质量特征更加显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4.3%。1—11月,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83.9%,较上年底提高22.6个百分点。全年对外直接投资72.6亿美元,增长3.1%,信息软件业新增投资额占全市对外投资的44%。
  ——“十百千”民生任务超额完成。累计打造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10条,评估特色消费街区30条。确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入选企业224家。培育首批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2102家。全年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190个,疏解提升市场50个、物流中心16个。
  ——北京口岸运行平稳。全年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超过1亿吨,增长17%以上。出入境人员超过2600万人次,其中144小时过境免签旅客4.5万人次,增长近20%。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服务保障建新功
  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服务保障任务。高质量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食品原材料供应,服务近4万名参阅官兵和17万名观礼嘉宾、游行群众、演职人员,供应商品1.3万吨。牵头设计制作民兵受阅服装,女民兵成为阅兵方队亮丽的风景。组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首次参加群众游行和国庆观礼。圆满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亚洲美食节和北京国际餐饮文化展。
  进一步筑牢市场供给保障防线。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加强货源组织,拓宽货源渠道,两次增加猪肉政府储备,猪肉价格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粮油市场稳定运行。开展第九次春节期间首都市场蔬菜保供联合行动,日均增加蔬菜供应1100吨。连续第七年开展春节家政服务市场保供行动,组织49家企业2.7万名家政服务人员留京服务市民320万人次。
  (二)统筹全市,工作机制谋创新
  首创“1+X”总消费促进机制。落实《北京市扩大内需建立完善总消费政策促进体系工作方案》,会同7部门推出商圈改造、品牌首店、文旅消费等19项政策措施,形成全市促进总消费政策体系。特别是制定繁荣夜间经济13条措施和冬季夜间经济7条措施,培育首批“夜京城”地标4个、商圈9个、生活圈9个,打造消费新场景。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主管副市长担任市级总“掌灯人”,设立市、区、街乡三级“掌灯人”。推动王府井步行街改造提升,正式实现北延。启动长安商场等首批10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试点。制发《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公主坟、回龙观龙域等四个商圈改造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紧盯世园会、“她经济”、“童经济”等消费热点,协调简化活动备案事项,打造“品味消费在北京”促消费活动品牌。
  立体构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综合试点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建立市领导季调度、专班月会商的定期调度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组建“总体协调+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试点三级专班。建立项目推进“一库四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重点领域+区”三级动态项目库和服务管家、协调调度、政企对接、市场化督查四个推进机制。清理本市与开放政策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多维度联动推进便民商业发展。加强区域协同: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扎实推进,廊坊百花蜂业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现代供应链体系创新发展,支持建设农产品、快消品等16条试点供应链。强化部门协作:会同市扶贫办搭建消费扶贫产销对接平台,开展“百店专柜”行动,在128家超市门店开设消费扶贫产品专柜;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累计带动贫困地区和农村就业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9万人,居全国领先;会同市人才工作局等部门认定首批2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北京老字号企业增至197家。推动市区联动:将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纳入全市“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推出《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电子地图”,分街道、分社区按照配置标准建设网点,支持社区蔬菜直通车、便民早餐网点、便民维修发展;推进便民商业综合体建设,搭载搭售书报、乙类非处方药品等便民商业服务,“一站式”满足居民需求。
  (三)突破先行,对外开放上台阶
  开放模式拓展深化。综合试点由产业开放向“产业+园区”开放模式转变,制定重点领域八大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出190项开放创新举措。制定以全环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十全”制度创新方案,研究构建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兴机场自贸试验片区获国务院批复并正式挂牌。大兴国际机场口岸非现场设施建成投入使用,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通关政策同步实施。城市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先导区政策优势不断凸显,天竺综保区创新升级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双向推进。
  开放平台提质升级。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由两年一办调整为一年一办。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13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21家国际组织、180余家境内外商协会、8000余家境内外企业及机构、4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一带一路”国家参与率超过70%,实现意向签约额达1050.6亿美元。成立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高质量完成第二届进博会的参会组织工作,北京企业与国际参展商累计意向成交额(按一年计)较首届增长32%。推出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方案和稳外贸一揽子措施,研究北京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本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5个,北京企业纳入首批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拓宽境外经贸发展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累计达41家,遍布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成效引领发展。综合试点三年期177项任务已实施160项,实施率90%。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97项任务已完成81项。北京首创的开放改革经验持续涌现,延长研发测试车暂时进口期限、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允许外资旅行社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等一批突破性政策落地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获准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国际医疗、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等试点不断创新。动态项目库已入库项目近500个,其中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中国法人机构、贝宝支付、宝马首个海外市场的数字化公司等272个项目率先落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80家。
  (四)环境优化,商务便利再提升
  跨境贸易便利化迈出新步伐。京津联合发布3个跨境贸易便利化联合公告,推出48项改革举措,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跨境贸易评价中的排名提升9位。制定实施空港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2019年行动方案,压缩北京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推进口岸收费治理工作。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及空港电子货运平台上线试运行,对空运舱单等5类主要业务实现全覆盖。口岸通关提前申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等“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为我国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大幅提升和本市蝉联国内营商环境评价第一贡献了商务力量。
  政务服务改革助企业减负。修订完善各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倒逼政务服务改革优化。推进“一网、一窗、一门、一次”改革,我局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最多跑一次”等五个“百分百”,其中“一次不用跑”办件量占比超八成。申报材料精简62%,办理时限总体压减66%,超额完成全市压减要求。开展为企业送“服务包”工作,市级重点企业的服务事项均已落实。
  商业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发力。制定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有温度的北京服务”活动,全面启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首批221名“北京服务质量特约监督员”上岗。举办第九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7万人次参加竞赛、培训和岗位练兵。推出商业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和评价方法,对全市4种业态190家企业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商务部评定的“绿色商场”累计达18家。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北京服务”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强落实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制定落实《中共北京市商务局党组关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意见》,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加强作风建设,精简文件会议,市级商务会议减少40%,制发规范性文件下降30%。深化“吹哨报到”改革,优化提升“接诉即办”工作,全年办结率100%,多次名列市级部门月度评分第一名。严格监督管理,严肃执纪问责,持续推进“一岗双责”工作。完成机构改革任务,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办理全国人大建议1件、全国政协提案3件、市人大建议33件、市政协提案68件,工作效能和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为全系统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总体来看,2019年商务工作成绩显著,总体规模有新增长,质量效益有新成效,开放举措有新突破,便民惠企有新提升,服务保障有新提高,展示了首都商务发展的新风貌,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区、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商务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全体商务人攻坚克难、团结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局,向投身和支持商务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首都商务发展面临新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既要充分认识当前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要注重把握有利条件,善于把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增强必胜信心。
  当前,我们面对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显著下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疲软,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从国内看,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北京看,外贸稳增长面临压力,利用外资后劲不足,消费潜力还未充分释放,一些传统商业企业活力不足、网上零售“小马拉大车”等问题还较为突出。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压力依然较大。一些政策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还需打通,政策效应还未充分显现。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支撑商务发展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陆续出台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为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北京层面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极大鼓舞了人心士气。“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的提升,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消费群体庞大、消费潜力巨大。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传统商场、步行街、商圈提升为消费升级注入新活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叠加,扩大开放空间广阔。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蝉联第一,北京营商环境优势明显。这些都增强了我们做好首都商务工作的底气。
  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升首都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推动首都商务新发展。

  三、以首善标准推动2020年首都商务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商务治理体系,聚焦更加提质、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便民、更加亲商,更加奋发有为地以首善标准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市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总消费增长7.5%左右,社零额增长4%左右。货物进出口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全国位次不降,“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到25%。服务进出口额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持平,对外直接投资健康稳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质升级,推动消费高品质发展
  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制定实施2020年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工作措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织密“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网络布局,策划实施高品质夜游、夜展、夜读、夜市等活动,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夜间经济2.0版。支持国内外品牌企业及授权代理商在京开设首店、旗舰店,吸引国际品牌在京举办会展。推出促进冬奥消费一揽子行动措施。统筹推进高品质文旅信息、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发展,推动文化演艺及影视消费,促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增加国际学校、医养机构、体育赛事等高端服务供给。
  推动消费载体升级。以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为引领,继续提升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重点商圈的活力和品质,启动朝阳CBD、昌平龙德等7个商圈的改造升级。继续推动首批试点传统商场升级改造,扩大“一店一策”试点范围,鼓励国际零售服务商和新零售企业与传统商场对接,制定促进传统商业“一店一策”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研究推动企业将可利用的疏解腾退空间改建为大型商业设施或便民生活服务设施,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区等场所探索建设文化时尚中心、健康管理维护中心、养生养老中心、消费体验中心等新型载体。
  挖掘消费增长潜能。提升“品味消费在北京”品牌影响力,开展冰雪消费、时尚消费、智能消费、餐饮消费、亲子消费、银发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互联网+流通”进农村,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采直购”“农超对接”等流通模式,挖掘“小镇青年”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消费。打造龙头骨干电商企业稳定增长、中小电商企业特色化快速发展的网络零售集群,培育智慧流通服务平台、新零售门店、消费体验中心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体验店,推动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推动网络消费。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促消费,探索进一步扩大销售企业范围,拓展绿色消费。
  完善消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市、区领导定期调度机制,推动促消费各项措施落地生效。积极推进将商圈和传统商场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固定资产支持范围,按照“绿色通道”审批。协调推进简化促消费活动备案审批流程,支持“外摆”“快闪”“24小时不打烊”等新型消费形式。鼓励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金融、财政等手段加大促消费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全市消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增强服务保障和市场供应能力。夯实“1+6”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机制,做好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亚投行第五届年会等重大活动供应服务。协调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餐饮、物流等服务保障工作,服务好高山滑雪世界杯等系列测试赛。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体系,拓展货源渠道,稳固产销合作机制,巩固政府储备制度,紧抓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分批投放政府储备猪肉,确保首都市场供应稳定。
  (二)聚焦稳中有进,着力稳外贸稳外资
  推动货物贸易稳中提质。加强政策保障支撑,优化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强化外贸平台建设,申请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研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措施,扩大国家级出口基地数量;推进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研究制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接国内车源和国际市场,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完善金融支撑服务,创新融资担保模式,运用好担保服务平台和引导基金。跟踪中美经贸摩擦,加强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当好企业“服务管家”。做好第三届进博会组织筹备工作,推动签约成果落地。
  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全面完成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各项任务,巩固本轮试点的创新成果。继续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在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挖掘创新潜能,推出实施促进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在医药研发、航空维修等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包业务。
  全力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围绕“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主题,“聚焦主场,全城一会”,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及高峰论坛、专业论坛、洽谈及边会活动、展览展示、成果发布等6类活动。与世贸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合作举办高水平峰会和论坛;扩大展览展示规模,提升专业化品质;设置体现首都特色的配套展示体验活动;搭建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发布平台;推动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深化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引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方位引资体系。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完善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会展促进活动库、开放平台招商网、境外服务中心海外协作网,以“两库两网”为依托,整合投资促进资源,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实施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管理办法,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强化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完善市区两级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清单制度,对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适当放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鼓励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优质企业和高端功能机构在京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数量累计达到200家左右。
  健全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体系。制定本市促进境外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高科技园区等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企业联合“走出去”。依托京企“走出去”综合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全流程的信息服务。促进双向投资融合发展,办好“北京双向投资论坛暨国别日系列活动”。加强境外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海外投资援助支撑体系。研究建立境外投资“一表填报、并联审核”网上系统,简化企业备案流程。
  (三)聚焦开放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格局
  高强度推动综合试点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政策、项目、制度滚动调度机制,确保试点方案177项任务、八大行动计划190项开放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围绕国内最新开放举措和企业诉求,定期调度改革创新政策。完善项目调度机制,在“一库四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发现和储备机制,推进更多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聚焦专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将改革形成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十全”改革和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再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高水平建设开放载体。以示范区和功能区为重点,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叠加优势。协调推进大兴机场自贸试验片区创新清单和实施方案任务加快落地,探索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启动自贸试验片区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推动建立条块结合的工作体制。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兴机场综保区,推动综保区一期封关验收。推进大兴机场航空口岸六类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推动设立亦庄综保区。深化天竺综保区创新升级。加快推进通州口岸建设。聚焦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实行更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引导国际资源加速聚集。
  高标准谋划开放试点路径。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先行先试方面进一步争取中央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全方位开放格局。探索“产业+区域+制度”云团式发展模式,谋划4.0版试点方案,优化服务业开放发展生态。探索自贸试验片区与CBD、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功能区联动创新,构建自贸试验区、3个综保区、N个开放功能区等构成的“1+3+N”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四)聚焦便民宜居,统筹推进生活服务品质提升
  持续推进基本便民网点建设。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事。落实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区—街乡—社区”四级联动促进体系。以“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网点电子地图”为抓手,及时回应12345热线和媒体反映的市民诉求,推动在短缺区域精准补建。再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再打造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10条左右,再培育标准化示范门店4000个左右。2020年底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270个左右,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8%左右。
  鼓励生活性服务业模式创新。制定进一步促进连锁便利店、特色小店等社区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支持特色小店、快递分拣中心、前置仓等新兴业态,开展末端配送新模式试点。探索设立移动餐饮售卖车、智能厢式便利设施、蔬菜直通车等非固定网点,弥补空间不足短板。研究促进餐饮业发展政策,完善便民早餐服务体系,支持中央厨房建设,推进北京餐饮文化传播基地建设。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继续开展老字号工匠认定,支持原址老店“一店一策”改造升级,鼓励品牌保护和产品服务创新,活化品牌形象。探索推进家政服务业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继续推广生活性服务业连锁企业“一区一照”,探索连锁便利店试行“一市一照”“一业一证”。
  “疏整促”合力优化商贸流通体系。制定2020年全市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督促,完善台账制度,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修订《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引导商品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北京物流专项规划,完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园区)+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商贸物流体系。推动《北京市物流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各项任务落实,完成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持续建设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
  深入推进商务扶贫。开展消费扶贫,指导各区建设消费扶贫双创分中心,引导流通企业与双创中心对接,对扶贫协作地区特色产品直采直供,在商场、超市和电商平台设专区专柜。推进家政扶贫、电商扶贫,与扶贫协作省区开展城市供应物流设施和储备基地建设。精准帮扶,提升扶贫协作地区特色产业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建立商务扶贫长效机制。
  (五)聚焦便利高效,营造商务高质量发展环境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京津两市联动,大力推进出口船边直装、进口船边直提2.0版,推进港口作业信息化、无纸化,推出阳光服务3.0版。发挥北京“双枢纽”航空货运优势,进一步提升航空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持续推动电子口岸建设,研究探索将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至服务贸易领域。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增强高端商务服务能力。建立全市商务服务业促进体系和调度机制。制定实施促进商务咨询服务发展的措施。大力引进商务服务国际领先企业、知名品牌和优质项目。支持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实施降低准入门槛、便利人才引进等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改革政策。推动商务服务“走出去”,为对外投资合作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继续协调推进展览会议设施建设,力争新国展二、三期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展览主体积极主办、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会,鼓励各领域企业参与境外展会。
  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持续推进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举办第十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培育推广优质服务品牌,着力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品质。继续开展商业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和评价。强化商业企业信用监管,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进行信用审核。加大服务质量监督,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作用,健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第三方大数据、消费者”五大监督机制。
  (六)聚焦工作效能,提升首都商务治理水平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全面领导。始终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做表率,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有关工作要求。以局党组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意见为统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整改落实。制定落实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的若干措施,着力推动首都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
  在提升商务工作保障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市级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建立本市商务领域“十四五”规划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加强涉企贸易摩擦案件预警和应对,强化政府部门公共信息服务和贸易救济知识普及。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方位宣传新时代首都商务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做好舆论引导。全面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重点风险防控。鼓励干事创业,努力培养忠诚担当、为民而商、开放创新、高质高效、廉洁奉公的新时代商务人才。
  持之以恒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贯彻落实办法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落实我局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的若干措施、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措施。落实“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服务群众响应机制,继续为企业送好“服务包”,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同志们,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首都商务任务繁重、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越是艰险越向前,牢记初心使命,坚持首善标准,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商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