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主任在2017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6年商务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市商务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年实现总消费2万亿元,增长8.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1亿元,增长6.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86万亿元,出口实现“双增长、一提高”;预计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1450亿美元以上,增长超过10%。实际使用外资130.3亿美元,占全国份额达到10.3%;对外直接投资额155.1亿美元,增长62.3%。双向投资进入新阶段。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疏功能与提品质并举,区域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疏解清退步伐加快。疏解清退市场117个,拆除清退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清退商户2.8万户。疏解物流中心32个,腾退物流仓储面积34万平方米。向京外转移中低端服务外包业务,本市服务外包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22家,15家重点企业在全国设立128个分支机构。二是重点地区成效显著。西城动物园地区12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7个,朝阳雅宝路地区15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6个,丰台大红门地区45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33个。
商务协同发展不断提速。一是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鼓励引导本市连锁商贸企业在津冀新开门店52家。推进“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布局规划,加快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在津冀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本市36家企业成为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二是强化区域协同联动。签署并推进三地商务部门一揽子合作项目26个。举办京津冀携手香港开拓“一带一路”投资贸易项目洽谈活动,150余家企业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合作对接。推动京津冀打击侵权假冒跨区域执法协作,开展6次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建立京津冀商务举报投诉协同机制。
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持续提升。一是便民商业网点体系逐渐完善。新建或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700个,全市网点连锁化率提高5.2个百分点。二是行业规范进一步健全。制修订蔬菜零售、连锁便利店和家政等11个行业(业态)的24个规范,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标准规范体系。举办37万人次参与的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大赛;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岗位技能培训1.7万人次,带动行业培训10万人次。三是示范引领带动行业提升。开展第一批8个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建立首批含173家企业的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设立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完成7个示范项目投资决策。东城区大力推广“悠惠生活”O2O直营店线下建设,通州、房山、昌平等区积极改造便民商业设施,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取得实效。
(二)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步,内外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消费市场更加均衡健康。一是服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性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达到45%,增速高于商品性消费3.6个百分点,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5.1%。二是品质消费加快提升。出台《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消费增长措施》,激发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信息、文体娱乐等发展型消费较快增长,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8%,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1%。三是绿色消费渐成时尚。扩充节能减排商品范围至12类,节能商品累计销售额79.5亿元,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倍。四是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出台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意见,落实鼓励传统商业连锁企业促消费政策。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新建15家跨境电商O2O直购体验店。在全国率先实现异地离境退税,全市退税商店超过500家。朝阳区积极转变方式稳增长,超额完成年度社零额任务,为全市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门头沟、密云、延庆等区结合区域优势,加快扩大旅游文化消费。
外贸回稳向好基础更加坚实。一是贸易增速逐步回稳。出台系列稳外贸增长措施,强化政策集成和服务创新,出口规模和占全国份额实现双增长。出口增长0.7%,增幅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2.5%,高出上年0.1个百分点。二是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18.3%,提高2.2个百分点。总部企业出口占比64.6%,提高1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3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三是贸易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一批全流程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9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增长127.7%。四是贸易政策精准发力。外经贸发展引导基金完成2笔投资,担保服务平台对出口拉动效应达到3倍。认定中关村软件园等27家本市首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推出支持服务贸易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政策。落实“三互”,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启动试运行,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北京口岸海关监管货物总量5870.8万吨,增长37.4%。五是第四届京交会成功举办。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到会客商累计17.1万人次,达成意向签约额1010.8亿美元。首次与世界贸易组织共同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首次设立主宾国和主宾省,京交会国际吸引力和实效性大幅提升。
商务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一是电商集群化发展格局日渐形成。新增12家网上零售额一亿元以上企业,百亿、十亿和一亿以上企业分别达到4家、12家和45家。网上零售额实现2049亿元,同比增长20%,拉动社零额增长3.3个百分点。二是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制定《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增长9.5%,保险、金融、信息等新兴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本市获商务部等5部门共同认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70家、重点项目37个,均居全国第一。
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一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鼓励社区商业实体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发展,推动老字号利用互联网创新发展。全市77家限额以上老字号批发零售企业中,有13家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合计网上零售额增长43.7%。二是促进内贸外贸互通。推广电子发票在离境退税商店等多领域应用,全市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开具2.6亿张,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促进跨境电商聚集发展,认定天竺综保区、大兴中科电商谷、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等6家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三是引导消费融合创新。适应“商品+服务”消费融合新趋势,在全国首次建立并试行总消费统计制度。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引导农村便民服务网点建设与电商结合。
(三)坚持促开放与优环境齐抓,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突破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在工作推进上,落实《实施方案》141项任务,启动实施118项,实施率83%;完成113项,完成率80%;形成40项开放创新举措,创新率28.4%。研究提出向国家申请的深化试点工作方案及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清单。启动实施综合试点朝阳、顺义2个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任务完成近6成。在扩大开放上,催生出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全国率先实行海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等10种新业态。在深化改革上,形成协同互认管理、“链式”监管、“1+X”平台管理服务、无形资产融资、资金“跨境通”等8项体制机制创新。
双向投资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大项目引资占主导地位。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24个,引资占到全市实际外资91.6%。二是重点领域引资高速增长。服务业引进外资123.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外资的94.6%,其中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商务和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服务领域引资分别增长59.3%、1.3倍、89.8%和97.9%。六大重点领域实现税收7639.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9.5%。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搭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汽车企业“抱团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增长29.3%。
高端服务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一是总部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修订实施总部经济奖励政策。集中走访全部97家在京一级央企集团总部,健全央地对接机制。新增世界500强企业6家,总数达58家,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城市之首。在京总部企业总数达4007家,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占全市企业的71.6%和89.8%。二是商务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在本市组建10个“北京商务服务中心”,在津冀两地组建2个“北京商务服务中心”和2个创业服务园区,升级改造10座商务楼宇、2个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在境外建立10个“北京国际贸易发展服务中心”。组织663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25个重点展会,近40%的境外展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石景山、顺义、海淀和怀柔等区扎实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工作,设立商业保理公司61家,为中小企业融资超过30亿元。
(四)坚持防风险与提效率联动,商务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是在“放”上不断加大力度。精简行政审批6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调整2016年版权力清单,取消行政处罚等职权12项。落实国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出“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工商审批备案事项结果互认的一体化”改革措施,首次实现商务、工商部门之间审批登记结果互认,企业申报材料减少50%,办理时限缩短3-5天。二是在“管”上坚持改革创新。对外资企业实施国内首创“双积分”信用管理,采取行业资质和良好信用积正分、不良信用积负分的双维积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占到72%,归集公示1486件商务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信息。三是在“服”上做到优质高效。建立全国首个集成信保、担保、银行等资源的中小企业出口金融服务平台“政保贷”,支持6个项目融资305万美元。搭建统一的北京市“境外投资直通车”网上备案平台,实现境外投资网上“一口受理”。
市场供应与民生保障基础性作用凸显。一是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制定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支持农产品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发展。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和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二是适时启动应急调控措施。妥善应对淡水活鱼市场销售波动。精准实施猪肉市场调控和政府储备冻猪肉投放,调控期间20家连锁超市日均销量增加63%,投放猪肉平均零售价较调控前下降20%。三是进一步提升市场供应保障水平。有效组织开展春节蔬菜保供联合行动,增加供应总量约17.3万吨。制定本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打击制贩假盐专项治理,食盐市场平稳有序。制定本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猪肉追溯节点数达930个、蔬菜追溯节点数达1114个,实现移动终端等多方式追溯查询。
行业秩序持续稳定。一是强化安全生产。出动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100余家次,督促整改隐患问题近3000个,连续10年保持行业安全稳定。二是统筹推进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启动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两法衔接”,9家行政执法部门立案数增长18%。三是多措并举加强行业监管。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预付费消费管理,有效化解零供关系矛盾,引导行业商(协)会规范企业自律。推进商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维护行业秩序稳定。加强商务投诉举报处理,全年接收举报投诉2096件,办结率100%。
规划引领商务未来发展。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编制印发“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商业服务业、物流业3个市级专项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绘就了“十三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蓝图。
在2016年工作中,我们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以首善标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接受市委巡视组巡视,针对巡视反馈的两方面14个问题制定50项整改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合计89件,落实主要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市商务系统工作效能和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同在,在艰难的形势下,全市商务实现了“一稳、一进、一突破”。“一稳”体现在主要指标上,社零额、出口增速等低开高走、实现了圆满收官;“一进”体现在重点任务上,在市场疏解、品质提升、保障供应等方面敢于担当,积极进取;“一突破”体现在改革创新上,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取得了新的成果。在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商务工作,必须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推进疏解为龙头,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到功能疏解和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积极践行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商务新动能;必须勇于创新体制机制,紧紧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大机遇,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为国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探好路;必须牢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命,以首善标准保障市场供应,筑牢民生底线。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拼搏奉献和开拓创新。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7年工作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间节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稳增长压力加大,全国商务领域各项业务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调整过程,首都商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主要是:旧的增长动力不可持续,亟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放管服”结合为企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商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稳增长促进机制需要与时俱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加大,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自我革新,首都商务管理面临方式创新。全市商务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正处在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阶段。
今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方式、稳增长,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统领扩开放、促发展,以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为支撑疏功能、促提升,全力保持商务运行平稳,努力实现商务工作新跨越。
全市商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总消费实现增长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长9%。货物贸易实现出口平稳发展、“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提高;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6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实现130亿美元左右,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全面推动京津冀商务协同发展
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健全统筹疏解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是持续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严格落实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研究制定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工作方案。全年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物流中心38个,完成动物园地区、大红门地区、天意、永外城等批发市场的撤并升级和外迁,基本完成官园、万通、雅宝路地区等批发市场的调整疏解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腾退空间,积极引导连锁品牌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进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服务外包企业津冀布局进程,推动服务外包行业在疏解中提升。
二是全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发挥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作用,推动区域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扩大托盘循环共用规模,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继续推进“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启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5个以上。推动本市连锁品牌企业在津冀两地开设新店50家。以协同开放促进区域发展,结合京津冀各自产业优势和特点,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开放,探索开放政策交叉共享,拓宽试点改革创新受益面。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探索京津口岸直通新模式。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深化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合作机制。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高商务发展质量
深入调整供给结构,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做好稳增长工作,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流通创新转型。贯彻落实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支持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鼓励传统商业企业连锁化发展,引导骨干连锁企业多模式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由销售商品向创新生活方式转变,做精做深体验消费。制定全市“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落实方案,形成“互联网+商业”和“互联网+境内外”的融合发展格局。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扩大直营连锁规模,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广泛应用互联网探索新兴业态。引导郊区骨干企业发展加盟店铺,由传统批发零售向现代流通配送、电子商务转型。继续发挥电子发票试点规模效应,在骨干连锁企业推广应用。组织实施2017年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企业物流装备标准化评价规范”、“食品冷链宅配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扩大试点企业规模,试点企业带板运输托盘占托盘总数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
二是着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发挥流通供需衔接作用,精准施策,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树立总消费理念,形成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齐抓共促新方式。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研究制定促进服务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品质,引导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均衡发展。继续推进离境退税政策实施,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开展各类品牌特色促消费活动,培育消费新兴热点,引领时尚消费生活方式。
三是积极推动对外经贸优进优出。统筹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政策集成,推动外贸稳定增长,保持出口占全国份额不减。继续加大对“双自主”、外贸综合服务和出口贡献大等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超过20%。进一步加强口岸工作,完善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探索建立信息发布责任体系、数据共享交换等制度。实施北京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工程,建立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引导企业利用保险政策开拓国际市场。优化服务贸易鼓励政策环境,扩大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范围到所有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新开放领域和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鼓励养老、健康等外资服务商来京投资。利用国际经贸服务网络平台,促进“走出去”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企业“走出去”健康有序发展。
(三)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统领,着力优化开放发展环境
切实用好用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瞄准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试点辐射带动效应。
一是推进试点取得新突破。加快启动落实已批复的试点措施,全面完成《实施方案》141项任务。抓紧部署落实深化试点方案,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深化扩大开放,聚焦科技、文化、商务、健康医疗等领域,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和人才要素供给通畅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力促试点政策推广增效。及时跟踪试点进展成效,挖掘试点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结合各区产业特点,在全市适用区域推广。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点管理办法,选择一批示范区、示范园区、示范平台、示范单位,从多个层次培育发展示范点,加强创新政策集成,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加快形成更多可视化的创新成果,构建市区联动、示范点集中展示、各区特色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深入推进开放促进体系建设。在服务外资企业上,建立外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网络联动系统,推动外资企业办理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实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报送。依托“开放北京”平台“双积分”信用监管系统,加强对外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从准入管理到信用管理的全周期监管。在服务“走出去”企业上,巩固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外投资合作培训力度。加强产业安全与贸易风险预警研究,指导“走出去”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在服务外贸企业上,创新优化“政保贷”平台服务模式,集成更多的政策资源,扩大银行参与范围,拓宽服务功能和服务产品,适应更广泛的企业出口融资需求。
(四)以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为支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增强商务为民意识,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新需求,扎实做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
一是补齐民生供给短板。新增为民办实事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左右,其中新建和规范提升200个蔬菜零售网点、200家连锁便利店、100个末端配送网点。研究制定《新建住宅小区商业配套设施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蔬菜零售等基本商业便民服务功能需求,完善微利经营、服务民生的运营保障制度。建立特色街发展评价新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商业街的指导意见。按照“市区共建、属地管理”和“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试点建设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
二是着力推动行业规范化、连锁化、融合化发展。以首善标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加大行业标准规范宣贯力度,鼓励城六区和城市副中心制定实施高于全市的行业规范或标准。完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连锁经营的体制机制,网点连锁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充分发挥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导向作用,支持企业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和规范化服务。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社区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在线交易、线下配送等精准化服务,鼓励线上线下、功能集成的融合发展。支持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商业网点搭载服务等新模式。加强部门联动,促进商旅、商文、商民、休闲与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融合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平台。用好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的投资引导平台,培育建设典型示范项目。搭建好培训平台,继续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持续开展服务技能大赛活动。推动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平台,将新业态纳入到服务消费统计中。建设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的生活性服务业监管服务平台。
(五)以深化“放管服”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快推进商务领域关键性改革,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底线思维,抓好商务领域民生保障,积极营造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商务领域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事项的衔接和落实工作。结合法规和权力事项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动态权力清单。梳理公共服务事项,组织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及办事指南。落实国务院及市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落实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食盐市场监管,做好外埠备案食盐企业服务和监管,完善食盐储备制度。不断提高贸易规则意识,有序推进贸易政策合规工作。
二是精益求精做好供应保障服务。加快推动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和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强化区域合作,完善农超对接等产销合作机制。早预测、早评估、早应对、早引导,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统筹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制定分部门追溯工作方案,确定分部门负责的追溯品种。扩大肉菜追溯覆盖范围,肉菜流通追溯节点数分别达到1078个和1424个,推广“北京E追溯”移动终端查询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供应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加强促销、零供关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检查与服务,落实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应备未备发卡企业检查力度,增加备案企业数量。多措并举推进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工作。着力完善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形成行业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新格局。将科技创新与商务工作相结合,提高商务领域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完善市场信息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政务”信息平台,全力打造首都智慧商务。围绕商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把握节奏,积极回应、主动引导,打造全方位、分众化、互动化商务宣传新格局。
(六)以培育商务发展新动能为引擎,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流通领域绿色发展,打造商务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优化提升总部经济。加强央地对接,促进总部企业深度融合。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功能区发展服务管理办法、重点总部企业遴选服务办法,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遴选一批重点总部企业,大力培育本土化跨国公司,推动总部企业国际化发展。推出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发展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型总部集聚区。积极吸引知名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科技创新型总部以及研发、营销、采购、结算中心等在京落户。
二是推动商务高端发展。推出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楼宇经济发展促进政策。组建12个境内外“北京商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10座商务楼宇、1-2个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出台促进展览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展览业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展览业相关标准,提升展览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大力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结合外贸基地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汽车、集成电路、显示器、生物医药等外贸支柱产业扩大出口。落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推动跨境电商规模化发展,支持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培育4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新开设10家以上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出台并实施支持文化贸易发展的资金鼓励政策,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推动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评估机制和基地重点企业动态联系机制。延续京交会品牌影响力,举办2017年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四是引导行业绿色发展。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引导绿色消费。编制流通领域节能减排标准,强化规范标准引领。继续开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试点工作,推动商业服务业节能降耗。推进绿色物流发展,鼓励更新使用纯电动物流车,降低物流运输环节的排放,探索铁路运输与城市物流配送相结合。落实好全市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实施方案,确保报废汽车拆解工作规范有序。继续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京Ⅵ标准车用燃油置换,从3月1日起本市全部供应京Ⅵ标准车用燃油。
2017年,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健全和有效实施“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认真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共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绩。
同志们,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商务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首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商务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