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首页>商务安全专栏>通知公告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第二综合督察组关于对市商务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综合督察情况的反馈意见

发布时间:2025-03-27         信息提供:安全管理处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24年7月1日至12月13日,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第二综合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市商务局2023年以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情况开展综合督察。期间,督察组与市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工作交流,与5名局领导、7名处室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谈话,与7家区级商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延伸督察6个区商务局、1个市商务局直属单位;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方式随机抽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6家;查阅资料9000余份,发现问题隐患111项,其中突出问题隐患14项,重大事故隐患线索2项。在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督察反馈意见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3年以来,市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决策部署,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定期专题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有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北京市商务局安全生产职责分工规定》,细化明确局内各级各方安全管理责任。立足商务部门职能定位,推行安全生产“进行业规划、进产业政策、进法规标准、进行政许可”行动[1],将“三年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作为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的限制条款,纳入行业企业发展等16项政策。编制12个重点业态隐患目录和检查清单并嵌入“企安安”系统,指导行业开展检查自查。出动6万余人次,调研督导企业3.2万余家次,整改问题2.7万余起、重大事故隐患318个,参与联合执法955家次,约谈企业178家次,有序推动问题隐患整改。编印《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将安全生产知识纳入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积极推进安责险投保,共参保12800余家次,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2938亿元。

1.jpg

  二、主要问题 
  对照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综合督察要点,结合督察中了解的情况,督察组发现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统筹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有差距一是对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随着商务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这个硬抓手的划转,市区商务部门对新形势下商务行业安全管理手段、机制、路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向前一步理顺与其他行业监管、综合执法部门职责关系、任务分工和工作机制的主动性还不强[2]。通过督察谈话发现,部分处室负责人只谈业务,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重点工作不了解、不掌握;对“一岗双责”理解有偏差,认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依靠安全管理处牵头落实,对照自身安全生产责任主动履职意识不强。二是对优化营商环境与推动安全发展的关系把握不够准。在当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市区商务部门部分干部对“无事不扰,降低现场检查频次”[3]的要求理解有偏差,对创新开展非现场安全管理、信用管理等方式方法研究不够深、运用不够足。近年来,平台经济已充分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与各行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加深,在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的同时,衍生出了新的安全风险问题。市商务局对防范化解外卖平台企业等商务业态带来的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等安全风险的分析研判和有效应对还需加强。2024年1至10月,本市商务行业领域发生各类火灾事故39起,其中,涉及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的冒烟起火事故就有17起。12月7日,西城区德胜街道发生一起涉及外卖平台企业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同时,因抢单送货赶时间、逆行、闯红灯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市商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优势,进一步研究有效措施,压紧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工作落实上存在畏难情绪。商务行业涉及范围广、体量大、业态复杂、安全风险高。“没了执法权,手段少了,力量也弱了,不专业、不好管、不会管”的思想包袱在市区商务部门安全管理有关负责同志层面仍然存在。在安全生产工作推动落实中,强调客观困难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少。建立完善本行业企业基础信息台账,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市商务局在掌握全市商务行业企业的基础信息台账方面还有差距,主动利用“企安安”系统资源,通过市区联动方式进行收集汇总、动态更新和研究分析做得还不够。督察期间,督察组提出要抽查潘家园眼镜城时,有关区商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工作人员少,没有与该单位联系过,无法协调对其进行检查”。

2.jpg
  (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统筹组织推动还需要加强一是部分业务处室未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4]。督察发现,市商务局相关业务处室还存在业务工作和安全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发挥业务优势及行业管理优势抓好安全生产的手段还不够丰富。如,北京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北京天交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3家企业,归本市商务行业主管,是规模较大且有影响力的业内企业。这些企业危险作业多,安全管理难度大,本应作为行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但没有列入市级重点管理单位台账。抽查上述3家企业发现8项突出问题隐患和各类安全隐患共36项,占此次督察企事业单位问题隐患总数的35%,充分反映出市商务局有关业务处室在安全管理上还有缺失。二是与监管执法部门协同联动还需加强。近年来,市商务部门与消防、应急、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在联合检查、信息互通互联、监管执法衔接、线索移送、工作联动等方面的常态化协同机制[5]还不完善,没有形成执法保障管理、管理支撑执法的良好局面。2024年3月29日,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专题向市商务局发函通报商务领域安全生产执法情况,并请市商务局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将履行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及时向同级市场监管部门移交。截至2024年11月,市商务局未向相关部门移交违法线索。截至今年6月份,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房山、平谷、延庆、大兴、经开区等区商务部门违法线索移交数量为零。三是安全检查不深入、质量不高。督察组抽查发现,潘家园旧货市场施工现场存在基坑侧壁出现较大流土现象未及时处理、基坑无支护的重大事故隐患线索;以及基坑周边未设防护栏杆、消防控制室1人值班2项突出问题隐患,以及微型消防站部分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等共9项问题。而一周之前,市商务局相关业务处室对潘家园旧货市场进行调研督导时,未发现任何问题。2024年以来朝阳区商务局对蓝色港湾检查两次,均未发现任何问题,与督察组抽查情况不符。昌平区商务局委托第三方开展安全检查,检查员苏海军6月27日一天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0家,前后两家企业检查时间间隔有的不到10分钟,检查出的问题多为灭火器被遮挡等表面问题。

3.jpg

4.jpg
  (三)重点专项工作推进落实不扎实一是小型游乐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不够。2023年市商务局先后印发《北京市商务系统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2023年北京市商务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均对开展商务行业小型游乐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力度不够,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二是对区商务部门限额以下小型工程规范管理专项工作指导不够。2023年11月14日,市商务局印发了《商务行业限额以下小型工程规范管理专项工作方案》,对有关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6]。但有的区商务部门未按照要求上报情况,有的工作简单敷衍,有的上报的数据前后矛盾与实际不符。对这些情况,市商务局并未采取调度、通报、督促、指导等措施,实现动态跟踪闭环管理。督察发现,朝阳区、大兴区商务局均未与属地建立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对本辖区内商务行业领域在施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基础信息不掌握。蓝色港湾斐乐服装店装修改造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脚手架缺少斜支撑、未铺设扣板、未设置爬梯,电缆线直接搭在脚手架上,存在较高的坍塌、高坠和触电等安全风险。三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专项整治[7]有盲区。2024年10月,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的第四十一届北京国际美容化妆品博览会,人流密度大、安全风险高。督察组抽查发现,该展馆安全管理混乱,3个安全出口,2个被锁闭,未锁闭的唯一出口设置检票闸机,严重影响疏散逃生。

5.jpg

6.jpg
  (四)行业企业主体责任压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危险作业、特种作业管理还有缺失。直属单位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负责人不清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有关要求,学校未制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北京六姐超极合生汇店装修施工现场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超期未复审,持无效证件上岗作业。北京金属回收有限公司等离子切割作业人员刘海波特种作业操作证过期失效、持假证上岗作业。二是外包外租安全管理问题仍然突出。北京亮马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多份《场内租赁协议书》《垃圾清运外包服务合同》中,存在将甲方安全管理责任完全转嫁乙方的突出问题。在平时工作中,对场内租赁方管理不严格,日常检查走过场,多次检查均未发现限额以下装修工程存在的突出隐患问题。抽查17家企业,有3家企业存在涉及外包外租安全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隐患。三是企业自查流于形式。从2023年5月份以来,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利用“企安安”开展自查183次,只有3次发现问题隐患,均为车辆堵占消防通道、灭火器缺少标识等浅显问题;北京亮马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利用“企安安”开展自查28次,未发现任何问题隐患,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商务局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两区”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扮演着重要角色。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真正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等要求贯穿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要深刻吸取近年来河南安阳、宁夏银川、江西新余及长峰医院等惨痛事故教训,深入分析本行业安全治理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检视、再巩固,坚决堵住各种风险漏洞,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红线。要进一步强化主动作为和担当意识,充分认清安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促进保障作用,树立安全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统筹把握好优化营商环境与安全系统治理、行业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管之间的关系,精准发力加强本行业安全系统治理,加快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市商务局安委会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发挥,将各业务处室安全生产职责统筹好、分配好,下好全局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商务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规定(试行)》落地落实落细。要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部门对区级对口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的意见》,统筹运用好文件指导、会议统筹、业务帮带、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区级商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形成全系统安全管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无缝衔接的长效机制,有效传导责任压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要认真落实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理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职责关系加强监管协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落实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应急、消防、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的沟通联动与协同配合,宁肯“踩脚”,不能“错漏”,坚决堵住安全管理盲区漏洞,形成内部齐抓共管、外部协同联动新格局。
  (三)进一步聚焦重点主线任务,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全面审视本市商务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督促指导各区商务部门以隐患问题排查清单和目标任务清单的动态更新为具体抓手,深入研究、压实工作,确保全市层面部署的“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依托“企安安”系统,强化行业企业基础信息台账动态更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防止查不到、管不到;加强检查自查情况数据对比研究分析和分类管理,切实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限额以下小型施工工程、有限空间、动火作业、外包外租、“两个通道”等重点专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发现、识别、判定、消除风险隐患的能力。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四进”行动,在各类项目支持政策中,研究充实“限制条款”内容,不断促进本行业企业主体不断增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持续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和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力度,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好“不懂、不会”的难题。要健全完善“社会群众举报+企业员工报告”安全隐患监督体系,筑牢安全防范人民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