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举行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第二次贸易政策审议
9月20日和22日,WTO举行对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各国贸易政策和做法的第二次审议。审议的基础是WTO秘书处的一份完整报告和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和加蓬政府的各一份报告。秘书处报告显示,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的六个国家中,有五个国家是WTO成员,第六个国家赤道几内亚于2007年提交了加入WTO的申请,目前该进程仍在进行中。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六国形成了一个拥有6500万人口、覆盖300万平方公里的市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面临着一些相同的挑战,包括发展水平低、粮食不安全和严重大宗商品依赖。该地区的经济多样化程度很低,且严重依赖石油和木材等自然资源,除中非共和国外,石油相关的活动吸引了该地区大部分的包括外国投资在内的私人投资。过去十年,石油价格和产量下降导致石油收入锐减,削弱了该地区的经济,导致该地区外汇储备减少。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也减缓了中非经货共同体的经济活动,加剧了通货膨胀。不过,中非经货共同体的贸易收支仍保持顺差,石油、木材和黄金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特别是对亚洲的出口大幅增加。服务业占中非经货共同体GDP的近50%,其次是采矿和能源部门(近20%)、农业部门(约12%)和制造业部门(11%)。中非经货共同体国家向WTO提交的关于其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通报仍然很少,这些国家从未作为原告或被告参与过WTO争端。为了吸引更多的包括外国投资在内的私人投资,《中非经货共同体投资宪章》力求通过实施竞争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发展支持服务,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在关税方面,中非经货共同体国家的对外统一平均税率为18.3%,相对较高的平均税率妨碍了竞争,不利于各国改善经济。中非经货共同体国家各自在多边贸易体制内做出了关税约束力承诺,但关税统一体并不总是遵守这些承诺。农业是该地区受保护最严重的部门(23.6%),其次是制造业(17.9%)以及采矿和采石业(11.2%)。在中非经货共同体内部,各国可在15%-19%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增值税税率。在政策方面,《中非经货共同体海关法》赋予成员在海关制度之外建立工业或商业自由区的权利。《中非经货共同体投资宪章》规定在每个国家以及在共同体一级建立标准化、测量和认证制度。中非经货共同体尚未有统一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条例,不过,中非经货共同体制定了农药审批条例。中非经货共同体国家是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该组织为它们提供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商标和服务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商品名称、地理标志、版权和相关权利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以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保护。除少数服务部门外,中非经货共同体内部的部门政策尚未统一,因此,农业政策仍由各国自行制定。从各部门来看,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一个关键部门,也是中非经货共同体加快经济增长和实现其地区经济计划目标的支柱部门之一。除中非共和国外,中非经货共同体所有国家都是石油出口国。该地区的制造业不发达,工业主要集中在喀麦隆,该地区的关税结构和相对较高的税率不利于制造业的增长。中非经货共同体正积极促进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和人员流动,以推动服务业自由化。中非经货共同体内部的电信部门已基本实现自由化,但是目前旅游业自由化的进程依旧举步维艰。在货币方面,中非经货共同体国家形成了一个货币联盟,中部非洲国家银行是货币发行机构,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是他们与欧元挂钩的统一货币,中部非洲银行委员会负责监督各国遵守法规的情况。在保险方面,中非经货共同体在非洲大陆的保险相关法规由非洲保险市场会议制定,在中非经货共同体地区相关法规由地区保险监管委员会制定。该地区的保险服务部门仍处于萌芽阶段,渗透率非常低。
(编译自:WTO官网,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tpr_e/tp545_e.htm)
(编译:赵潇)
(校对:杨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