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 勇
(2023年2月10日)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五年和2022年商务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一、过去五年北京商务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商务发展实现了全方位推进、跨越式发展、历史性变革。
一是商务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迭代进入“两区”建设新阶段,251项试点任务完成97%,30多项创新案例向全国推广,高水平对外开放跑出了北京“加速度”。服贸会跨越成为我国扩大开放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表重要致辞、贺信,常态化设立了国家级组委会和执委会,全球服务贸易联盟成功组建。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建立任务、项目、政策、企业、活动“五大清单”,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完成首轮22个传统商圈和22个传统商场升级改造,竣工环球主题公园等地标性项目71个,推出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等创新政策93项,连续三年开展“北京消费季”商旅文体活动。
二是商务运行指标迈上新台阶。创新消费发展机制,首创总消费统计制度,市场总消费超3万亿元,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55%左右;网上零售额占社零额比重增至39.8%。推出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货物进出口额逆势增长,3.6万亿元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增至近28%。服务进出口额居全国前列,年度规模突破1万亿元,外贸发展质量实现重大提升。建立“全市一盘棋”的稳外资工作机制,密集推出新开放行动方案等政策,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1000亿美元,双向投资不断呈现新活力。
三是商务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新消费供给水平不断提高,6个品牌孵化基地试点运营,新认定时尚消费品牌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家,落地品牌首店2774家。两类贸易转型创新,获批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9个,首创“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政策衔接试点。高质量完成三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增至14个。建立数字贸易政策体系,数字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8.6%。统筹建立全市商务服务业促进体系,出台促进总部企业、商业会展等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商务发展新领域得到不断拓展。
四是商务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坚持疏解和提升并举,全市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工作实现动态清零。政企合力、快速响应的生活必需品供给机制、粮食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在极端天气及重大疫情中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食材保障,市商务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推进生活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出台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若干措施,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口岸运行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大兴机场口岸对外开放,大兴机场综保区正式投运,天竺综保区完成全域封关验收。实施空港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百日攻坚”等行动,世行跨境贸易评价排名连年上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商务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2年,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我们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做好防疫保供的同时,抓紧抓实重点任务和商务指标运行调度,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统筹商务领域行业防疫和市场保供,修订13项行业防控指引,全环节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实现全市粮油肉蛋菜等供需总体平衡、价格稳定。狠抓消费促回暖,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节能减排、绿色节能、二手车流通等10项促消费政策直接带动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近百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区、各相关部门、广大商务企业、相关行业协会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局,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两区”建设部分改革任务落地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重点园区特色和功能有待彰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部分项目进度滞后,高品质消费载体质量不高;服贸会在招商招展、国际参与度、专业办展水平等方面还需持续发力;内、外贸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服务群众还有短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下更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奋发有为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更好统筹商务发展和安全,以“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突出提质便民,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商务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大力提升市场信心,全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商务贡献。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市场总消费增长5.5%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6%左右。餐饮业收入增长11%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位次不降,其中出口增长5%左右。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5亿美元左右,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0亿美元左右。
实现这些目标,工作中要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商务为民、坚持优化环境、坚持扩大开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区”建设为牵引,逐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一是集成性谋划制度创新,推动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方案2.0版,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二是高水平推进园区开放,持续实施“两区”重点园区(组团)发展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发展建设三年行动,动态监测园区发展质效。促进天竺综保区创新发展,指导大兴机场综保区加快建设。三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推动自贸组团开展集成创新,探索实施“创新自贸”“数智自贸”等品牌塑造计划。四是精准化推动项目落地,落实“一库四机制”,持续打造“两区”沙龙和“云推介”品牌,启动“两区”链接全球推介活动,组团“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用机制盯项目、以服务促项目,为项目落地打造最优化的营商环境。五是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以项目管理方式推动集成式创新。六是进一步擦亮服贸会金字招牌,推动2022年签约项目尽快落地,高水平办好2023年服贸会,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展览展示和论坛会议质量,打造永不落幕服贸会。
(二)以提质便民为核心,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是着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实施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改造提升,推动王府井、CBD打造世界级商圈,开展首批全市商业步行街评估,加快推动京西大悦城、通州远洋乐堤港等项目落地。吸引国内外时尚零售企业在京落地。研究推动北京“购物之城”建设,制定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健全本土品牌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争取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800家。创建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0个左右,培育即时零售新模式,深化推进跨境电商创新试点。在前门等区域打造老字号聚集区,新认定“北京老字号”工匠20名左右。二是加速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文化文物演艺资源优势,拓展开发夜游大运河等夜间旅游项目,促进营地游等户外潮流消费发展,组织冰雪赛事等活动至少1000场次。打造元宇宙展示体验中心,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三是积极营造活跃的消费氛围,以“京彩消费 精彩生活”为主题,全城联动开展2023北京消费季活动。四是持续优化消费营商环境,落实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生活服务业“6+4”一体化综合监管场景试点。五是健全常态化消费推进体系,高质量完成175项任务年度目标,推动41个年度项目竣工运营,出台20项年度政策,做好221家重点企业服务。
(三)以优化提升为重点,全力打造高标准现代商贸体系。一是优化提升流通网络和商贸节点布局,积极推进房山、昌平两处新增物流基地规划落地,统筹推进通州马驹桥、顺义空港、平谷马坊、大兴京南等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和项目实施。新建智能快件箱500组。推进平谷金海湖会展中心、首钢园、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顺义新国展二期、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项目发展建设。二是增强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巩固市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19个重点商圈等工作机制。完善“1+N”总部政策体系。
(四)以稳中提质为目标,着力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一是做大做强出口规模和质量,加强新能源车国际市场开拓,力争北京汽车出口实现跃升,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孵化平台等五大平台优化升级,优先支持我市“双自主”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优化机电设备、优质消费品、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二是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动能,努力实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向示范跃升,推进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夯实产业基础,金融、电信、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医疗、教育和文化等特色服务贸易领域突出专业化优势。三是完善稳外资体系,推动各区、各园区、行业主管部门及第三方机构形成招商引资合力,用好“服贸会”“进博会”等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制定重点领域外商投资指引,开展外商投资地方立法研究论证。四是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体系,优化京企“走出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办好“北京双向投资论坛暨国别日系列活动”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推动对外投资证书电子证照标准化。五是提升口岸通关水平,协调推进“一市两场”国际航空货运稳步发展,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建设。
(五)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助企惠民向前一步。一是加快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业一策”指导生活服务业深入实施数字化升级行动,积极推进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立法。二是推动会展业全面复工复产,优化会展业服务软环境,吸引全球优质展览项目和知名会展机构落户北京。三是更好统筹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和供应保障,筑牢监测、供应、储备、应急投放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体系。
(六)以从严为标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贯到底,把党的领导体现到首都商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牢记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树牢底线思维,全力维护商务领域安全稳定,扎实推进商务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
同志们,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新征程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勇毅前行,努力开创全市商务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