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年度规划

凝心聚力 开拓进取 努力实现“十三五”商务发展良好开局

——市商务委主任在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6年2月3日)

发布时间:2016-02-04         信息提供:综合处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商务工作,明确“十三五”发展重点,部署2016年重点任务。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商务运行符合预期,稳增长有新亮点,促改革有新突破,调结构有新进展,惠民生有新举措,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全年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86万亿元,增长8.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8亿元,增长7.3%;服务消费8308亿元,增长10.5%。货物贸易总额3195.9亿美元,下降23.1%,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下降12.3%;进口2649.2亿美元,下降25%。服务贸易总额超过1200亿美元,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增长43.8%。境外直接投资额95.6亿美元,增长75%。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8993.9万人次,增长4.4%;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2329.7万人次,增长5.2%;北京口岸海关监管货物总量4274.3万吨,增长103.4%。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推出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复,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本市与商务部建立部市合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细化形成141项任务。依据国务院决定,推出首批11项开放措施和22项改革创新措施。在国家部委全力支持和市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取消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中方控股的限制后,已有中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保税监管模式试点资质全面放开。海关减免税科研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启用。首例以特许经营方式合作办医的协议在京签署。公安部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境外投资备案制管理改革后,企业办理时间由原来核准制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工作全面展开。出台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确定推进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25项工作任务。在市级层面统筹推进任务落地,完成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设立,抓好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同时,各区狠抓落实,特别是任务繁重的城六区行动快、效果好。东城区发展东单菜市场悠惠生活馆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网点”,以综合服务菜市场为点、社区服务连锁店为线、社区联营菜店为面,实现服务直通。西城区加强布局规划和经营规范等体系研究,建成10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朝阳区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加快O2O模式项目和品牌便利店连锁化发展。海淀区在推动社区商业中心建设改造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商业”发展模式。丰台区推进传统商贸企业网上营销,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石景山区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集合知名品牌进社区,提供便利店、家政服务、代收代缴等综合便民服务。

  (二)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转方式调结构
  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全市工作部署,坚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保障民生,积极有序地推进产业疏解和调整。在2015版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中,明确了商务领域相关产业的15条管理措施。出台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提升工作意见,各区清退、拆除低端市场80个,升级改造70个。组织京冀市场转移对接洽谈,持续推进动批、天意、大红门地区服装和小商品批发市场疏解。加快区域性物流功能疏解,腾退低端物流业态用地约66万平方米,亚马逊等电商企业在津冀建设仓储设施。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加快转移中低端业务,京冀签约22个合作项目,15家企业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119个。北京华唐教育集团在曹妃甸和承德合作设立的服务外包基地分别建成和投入运营。
  内贸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鼓励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新增便利店等加盟连锁备案企业83家。完善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初步形成龙头电商、骨干电商和专业化、特色化电商集群发展格局。举办“互联网+跨界融合”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大会,引导传统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加快转型升级。支持老字号企业入驻电商平台,19家企业在京东商城开设旗舰店,232个老字号门店入驻百度外卖平台。中关村软件园、丰台园和石景山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发票试点工作持续推进,27家试点企业累计开具电子发票近1.5亿张。物流标准化试点成效明显,29家试点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量快速增长,新增交接货免验收企业(门店)400余个,货物装卸、交接效率提高2倍以上,并有效带动了京津冀区域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示范电动物流车500辆。
  外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京交会宣传推介、国际合作和招商招展工作。制订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意见。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合同登记下放各区。70家企业、38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技术出口企业办理零税率退(免)税申请,合同额达18.5亿美元。完善地方引导性扶持措施,设立外经贸发展引导基金和外经贸担保服务平台。将统一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范围扩大到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出口企业,风险保障由3万美元提高到8万美元,赔付比率由60%提高到80%,享受政策企业扩大到5700多家。
  口岸经济体系持续完善。北京关区推行关检联合查验平台“三个一”,平谷口岸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通州口岸运营单位与天津港集团达成投资协议。北京电子口岸平台升级改造立项顺利完成。建立以跨境平台电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天竺综合保税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发挥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保税园等海外经贸园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展览展示交易中心、海外仓,加速了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跨境电商邮政小包出口8770万件,纳入海关统计13.3亿美元,占全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四成以上。
  高端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2015年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52家,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位。修订总部经济资金奖励补助政策,成立北京总部企业协会。完善总部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现机制和总部企业跟进服务机制,对接企业诉求落实配套服务。通过中介组织引进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112家,新认定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2家,累计达155家。3937家总部企业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7%,占全市的39.6%。发布引导支持品牌展会名录,七大主要场馆共举办国际展览187个、国内展览228个。优化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支持10座商务楼宇和3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市场运行平稳
  千方百计促消费。推出八个方面15条促消费政策措施,修订完善促进网络零售健康发展政策,实施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实现社零额规模“过万亿”。加大模式创新、开放服务、传统转型等示范项目扶持力度,支持骨干电商企业开展“双十一”等特色促销,引导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渠道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互动。全年实现网上零售额2016.9亿元,增长40.2%,拉动社零额增长6个百分点。推进节能减排促消费,对购买电视机等9类节能减排商品的消费者给予8%—20%的政府补贴,年内销售节能减排商品12.6万台,销售额4.5亿元。举办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淘汰老旧机动车38.9万辆。出台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对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予以扶持。积极做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动员推广,发展离境退税商店371户,全年销售1118单,销售额2341万元。持续开展北京国际美食汇、点击消费、进口商品购物节等活动,以及区县特色促销活动。房山区CSD商贸服务产业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通州、顺义和昌平等区重点商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怀柔、门头沟、密云和延庆等区注重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商旅结合促消费。
  优化外贸结构促增长。服务贸易额达到外贸总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娱乐等服务贸易新兴领域出口占服务出口超过62%,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0%以上。对“双自主”企业投保短期信用险给予下调费率、优先满足承保限额、优先赔案等措施,“双自主”企业出口占货物出口额比重16.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27家企业出口达5000万美元以上。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达到1001.6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超过三成。深化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支持总部企业便捷通关。在全国率先启动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百余家一类企业可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出口退税额占全市的60%以上。举办央地企业对接会、重点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拓展出口空间。发挥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和驻华、驻外机构作用,国际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强化服务促进国际双向投资。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生态创新园。开展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等领域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下放外资企业登记权限,在全市逐步实现“就近办理、跨区登记”的通办服务,600多户新设企业实现就近登记。推行商务审批、工商登记互认的外资企业合同章程格式化文本,全市新批外资企业格式化文本使用率86%。服务业实际入资123.2亿美元,增长55.4%,金融、科技等重点开放领域新批项目1068个,实际入资95.5亿美元。制定促进境外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境外投资网上无纸化备案。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重点项目企业服务,推动央地企业“抱团”发展,促进本市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目前,本市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有境外投资。

  (四)提高民生商务发展水平,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生活必需品保障体系建设,丰富市民“菜篮子”。 筹建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新发地市场净菜进京业务发展,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在推进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涌现出中粮我买网等国内知名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发挥区域协同优势,开展“坝上蔬菜”进京销售等活动,推进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为主的京冀两地产销对接。完善政府储备管理,增加储备规模,蔬菜储备总量应急供应天数达到5天,达到商务部等国家四部委对蔬菜政府储备的要求。拓展渠道,增加货源供应,第五次开展“十三省区市服务产区菜农服务首都市民蔬菜保供联合行动”,活动期间累计增加蔬菜供应总量约16.8万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通过商务部中期评估,猪肉追溯覆盖11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7家肉类批发市场和 22家连锁超市319个门店、99家规范化菜市场、106家肉品专卖店、4家连锁餐饮企业,蔬菜追溯在1家批发市场、2家连锁超市以及石景山区50家蔬菜零售市场进行试点。
  加强便民商业体系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新建和规范提升775个便民商业网点,基本实现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城市社区全覆盖。引导家政、洗染等企业发展O2O业务模式,荣昌e袋洗等由线下发展到线上,京东到家等由线上发展到线下,“绿猫网”通过网上下单实现再生资源就近上门回收。大兴等区组织开展早餐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建设,便民配送网点达到260余个,智能快件箱200多组。继续开展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大赛活动,全市4万余家企业门店参与,参加人次达到35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家政、洗染和美容美发等行业从业人员6.1万人。
  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办结案件4019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255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9件,主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3279件。持续加大行业监管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651件。完善促销监管,检查商业企业415家,现场纠正不规范促销行为15件。完成“12312”热线与“12345”热线平台整合,全年接收举报投诉2772件,其中受理预付卡类案件1509件,办结率100%。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出首批优质服务商店123家。开展家政服务业立法调研工作。认真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出动执法人员1.9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6800余家次,督促整改隐患问题3000余个,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2015年,我们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在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服务市民生活等方面,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成绩来之不易,实现了“十二五”商务工作圆满收官。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务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首都商务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商务工作服务首都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持续加大,发展质量更优,发展活力更强。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力军。2015年,市场消费总规模比2010年增长65%以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城市中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3%,服务消费年均增长超过10.5%。2014年最终消费率62.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7%。

  ——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双自主”企业突破1000家,2015年“双自主”企业在货物出口中所占份额比2010年提高10.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2015年在全市对外贸易中占比超过27%,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

  ——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双向投资总规模达225.6亿美元,是2010年的3.2倍。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份额由2010年6%升至2015年10%,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是2010年的12.5倍,由全国第八位跃升至第三位。

  ——发扬首创精神推动创新发展成效突出。成功创设、举办三届京交会,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展电子发票试点应用,内地首张电子发票在京开出。京津冀区域率先在全国实现通关一体化改革,京津冀商务协同发展全面展开,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

  ——农产品流通、便民商业、市场供应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深化。确立“市抓批发、区抓零售”工作体制,8项便民服务在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政府储备和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应对了食盐抢购、“7.21”特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的市场供应波动。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北京田径世锦赛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供应服务保障。

  ——口岸经济发展全面加快。设立亦庄保税物流中心,首都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投入运行,平谷国际陆港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海陆联运口岸,天竺综合保税区文化保税园正式开园,丰台货运口岸整车货物和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功能恢复,72小时过境免签和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实施,口岸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和开拓创新。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北京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为重点,着力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20年,市场消费总规模达到2.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服务消费年均增长9.5%左右;国际贸易总规模力争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国际双向投资总规模力争5年累计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00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达到500亿美元。

  “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重点是:
  ——发挥消费促进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融合发展,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持续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推动国内市场向海外延伸,提升国际商品和服务引进水平,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有序疏解商务领域非首都功能,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逐步实现关系城市运行和保障民生的蔬菜、粮油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方式转变和业态升级。建立健全有序疏解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促进区域商务合作。推动京津冀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益,着力提高行业组织化、信息化程度,着力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着力提升首都商务系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能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大力推进区域商务合作,建立京津冀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市场共享、保障互助、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格局。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使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居于主导地位,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服务贸易枢纽城市,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2016年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市商务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紧紧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两条主线,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商务运行平稳,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市场消费总额增长7.5%以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货物贸易达到3200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以上,境外直接投资达到115亿美元。新建或规范提升1500个以上各类便民商业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商务协同发展
  全面落实商务领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加强三地商务部门对接合作,有序推进,确保实效。
  扎实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市场调整疏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工作对接和政策支持。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继续推进动批、天意、大红门地区市场疏解转移,启动官园、万通、百荣世贸、雅宝路等市场调整升级,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疏解商品交易市场90个左右,升级改造100个左右。积极做好政策协调,推动呼叫中心、测试外包、基础信息技术运营维护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外包业务继续向京外转移。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引导本市企业在津冀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三地企业共建冷链物流设施,鼓励本市企业在北京周边建设多功能物流节点和大型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完善首都生活必需品供应物流网络。实施京津冀产销直通工程,支持本市连锁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和便利店与津冀农业生产基地及合作社产销合作。启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示范项目建设。依托三地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交流信息,共同推进工作。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
  强化联动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商务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协作机制。探索京津口岸直通新模式,积极争取天津港和北京内陆口岸之间落地分拨、商封直转的新型转关通关模式。探索三地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推进“经济圈招商”和“产业链引资”,建立外资企业转移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组织驻京总部型企业与河北省开发区对接洽谈会。加强三地“走出去”重大项目协调联动,组织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举办首次投资合作项目洽谈会,“抱团”拓展国际市场。

  (二)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
  
充分发挥消费促进增长的基础作用,在全面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促进商品消费、服务消费融合发展。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着力拓展供给渠道、丰富供给方式,培育和壮大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推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持续实施节能减排商品消费鼓励政策,扩大绿色消费。大力培育社区消费,挖掘新的增长点。继续办好各地商品网上大集、新能源汽车促销季等传统品牌活动,鼓励各区开展区域性特色促消费活动,活跃市场拉动消费。加强部门联动促消费,培育壮大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健康消费,共同开展文化消费季、旅游消费月等活动。
  引导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支持“商业服务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促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网络零售鼓励政策,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网络零售,促进B2C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出台网络批发鼓励政策,引导传统批发企业发展网络批发,促进B2B电子商务发展。制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一批“千百十亿”电商龙头企业,形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电商产业集群。发展保税商品展览展示,设立10个跨境直购体验店,组织开展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加快推进天竺综合保税区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完善监管场所,创新监管模式和经营模式。发挥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势,培育国际消费市场,扩大外来消费。
  推动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融合发展。统筹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完善与农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商业设施,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双向互动,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着力构建“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探索利用“万村千乡”网点作为配送节点,与龙头电商企业对接,提供商品配送服务。在农超对接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电对接的“互联网+”新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城”。
  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持续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管理,加大对美容美发等重点行业发卡企业的检查和备案企业信息公示力度。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化解交易纠纷,依法规范零供公平交易。完善促销活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重要节日、重点时期促销活动专项检查,确保促销安全。实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全面履行好监管执法职责。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提升行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商务行业生产安全。

  (三)着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市民需求,突出创新引领,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落实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强化规范标准引领。研究建立生活性服务业监测评价体系,制定实施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考核(评价)办法。完成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末端配送以及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的标准或行业规范的修订完善与制定工作,推进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开业条件、分等定级等标准或行业规范。编制《商场超市低碳排放管理规范》和《绿色商场超市评价要求》两项地方标准。
  推动行业提质增效。推出连锁品牌企业进社区推荐目录,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培育20家连锁便利店示范店。通过行业跨界合作、服务功能搭载,建设10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加快发展“互联网+”形态的便民商业服务新模式,鼓励龙头电商企业推广“一站式到家服务”等O2O便民服务。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发展城乡统一配送、共同配送模式。新建或规范提升300个蔬菜零售网点、155个早餐网点、30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个家政服务网点、100个洗染店、100个美容美发店、150个末端配送网点、200家连锁便利店,培育3家调整升级示范市场。依托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和服务质量。培训从业人员10万人次,培育各类高端技术人才4000名以上。
  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新培育13家各类品牌连锁企业。开展北京品牌新品展示发布系列活动。支持外资零售店铺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名品,提高品牌丰富度。完善市级特色商业街评价办法及标准,建立动态监管评价机制。做好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宣传推介,促进与“北京礼物”深度合作,组织老字号企业入驻本地生活化服务电商平台。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组织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培育建设典型示范项目。
  夯实供应保障基础。把牢日常供应、安全供应、应急供应三道防线,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继续开展春节蔬菜保供联合行动,加强与津冀环首都市区县对接,巩固合作,拓展渠道,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推进本市生活必需品等政府储备津冀货源基地建设,强化政府储备监管,确保“储得住、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继续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将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分割猪肉和2家肉类批发市场外埠猪肉纳入猪肉追溯体系,将6家连锁超市370个门店、6家蔬菜直营直供企业配送中心和300个直营直供菜店、300个社区车载蔬菜直销点纳入蔬菜追溯体系。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强化商场超市准入管理,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健全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实施索证索票和自检全覆盖,做到产地有准出、产品可追溯、安全有检测、问题有处置。

  (四)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坚持主动、渐进、可控原则,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实施方案确定的措施落地。拓宽试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对标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滚动推出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宽重点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推动服务业有序对外开放。推进“开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试点工作协同性,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开展试点工作绩效评估,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研究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措施,积极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促进体系,实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工程。全力办好第四届京交会,着力打造有效落实国家战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平台。出台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资金政策,加强技术贸易区域管理。将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范围扩大至所有服务贸易领域,支持服务贸易企业投保信用保险。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巩固全国服务外包领军城市地位。突出抓好降低外贸企业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政策落实,稳定外贸规模。继续组织“走进大使馆”等活动,完善国际经贸合作网络。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双自主”企业出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扩大对外承包工程项下配套产品及设备出口。着眼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启动北京电子口岸升级改造。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资工作,发挥外资在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抓住市行政副中心、新机场建设和筹办冬奥会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做好央企并购项目引资服务。大力引进特色餐饮、零售等国际品牌,鼓励外资进入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外资参与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城市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和公示平台,落实参报企业“红名单”公示制度。
  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建立企业境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一带一路”投资合作项目对接会等渠道,为企业搭建投资平台,提供商务信息。发挥外经贸发展引导基金和担保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走出去”发展基金,围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非洲“三网一化”、扩大国际装备制造和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品牌”国际市场空间,增强本市企业跨国投资经营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引导和服务,积极防范和应对企业境外投资及工程承包风险,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保险政策。扩大运输、医护、餐饮、IT、教育等技术型劳务输出规模。

  (五)聚焦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将商务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产业高端化、要素集约化,激发商务发展新活力。
  优化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促进北京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要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总部企业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增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控制力,提高北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提升服务为重点,落实总部经济政策,健全“两个机制一个平台”,深入开展综合性集成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服务,落实居留许可、外汇运营、进出口等配套服务与便利措施,引导在京总部企业开展实体化经营和战略提升。结合城市战略定位,调整优化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一批总部经济发展新区,积极吸引知名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及研发、运营、采购、结算中心等落户。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扶持科技创新型总部企业发展,打造技术创新总部集聚区。
  高端发展商务服务业。推进商务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加强北京优秀商务服务品牌建设,推动本土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对外投资、融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高端咨询和管理服务。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政策促进机制,引导会展业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各类机构平台作用,组建一批以法律、财税、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调查咨询、投融资及资本营运专家为主体的“创业助手”工作室和线上服务平台,为各类创业者、孵化器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境外、京外“北京商务服务中心”,带动商务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支持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和楼宇经济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流通信息化集约化水平。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鼓励物流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物流信息共享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物流标准化试点范围,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发展连锁经营,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中小零售企业发展便民服务功能。
  推动贸易投资优化升级。加强贸易投资融合、货物服务融合发展研究,探索投资贸易互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新举措,努力实现优进优出。以服务业开放引领服务贸易发展,巩固保险、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娱乐等新兴领域出口,提升“北京服务”竞争力。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狠抓“双自主”企业培育,加大“北京品牌”海外推介力度。发挥外资在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方面的作用,推动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六)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动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商务部门自身建设,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把各项要求刻印在心上,自觉践行廉洁自律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不断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把解决群众困难体现在行动中,真抓实干,善谋善为。高标准落实各项任务,坚持“抓早、抓细、抓久、抓了”,做到早安排、早落实、目标明、责任清,久久为功,抓出成效。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共促发展。加强工作统筹,强化与市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各区创新开展工作,协同推进任务落实。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协会在制定推行标准规范、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开展业务交流和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大的空间。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激励各类人才投身首都商务创新实践。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努力开创全市商务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