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年度规划

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 加快培育新常态下商务发展新优势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在2015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5年3月20日)

发布时间:2015-03-31         信息提供:综合处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4年商务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商务运行保持平稳,主要指标稳中有进,行业发展稳中提质,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消费市场稳健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38亿元,增长8.6%。消费市场进入新常态,新型业态快速增长,传统业态深度调整,高端消费减少,大众消费向好,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需求旺盛。
  ——两类贸易平稳运行。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受原油等主要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进出口额完成4156.5亿美元,下降3.3%。服务进出口额超过1100亿美元,保持国内领先。
  ——双向投资量增质优。实际利用外资90.4亿美元,增长6.1%,服务业利用外资占87.7%,投资型总部、金融租赁、科技研发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生活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活跃。境外直接投资完成54.6亿美元,增长77.6%,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持续增强。
  ——口岸发展不断加快。北京口岸海关监管货物总量2101.7万吨,增长363.1%。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8612.8万人次,增长2.9%,72小时过境免签人员超过2万人次。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落实稳增长措施,商务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多措并举实现消费增长稳。
面对年初市场低迷压力,及时采取一系列促消费工作措施,实现社零额增速逐季回升,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搭建平台促消费。通过市区联手、政企联动,统筹开展点击消费、国际美食汇等8项全市性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区县、行业协会开展促消费活动80余项,拉动消费活跃市场。二是政策引导扩消费。出台鼓励网络零售健康发展政策,成功举办2014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全年网上零售额达到1456.9亿元,增长69.7%,占社零额的比重达15.1%,拉动社零额增长6.7个百分点。三是拓展空间增消费。12家参与信用消费宣传推广活动的企业信用消费额98.2亿元,增长44.6%;新发展外资零售店铺524家,累计5410家,市场品牌丰富度进一步提高;通州、房山等区一批大型商业设施陆续开业,大兴、顺义等区消费市场活跃,城市发展新区消费增速达12.1%。四是特色发展稳消费。开展“寻找原汁原味北京老字号”系列工作,组织老字号企业参与京交会展示活动,举办北京老字号展览,扩大品牌影响力;门头沟、密云等区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大力培育节假日经济,突出区域消费特色;东城区制定特色商业街区业态指导目录,怀柔区顶秀美泉特色商街成为APEC会议购物接待场所,市级特色商业街不断发展。
  打好政策“组合拳”实现外贸运行稳。贯彻国务院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意见,及时出台本市落实措施,促进外贸平稳运行。抓好对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落实“两减一免”政策,累计削减1700多种出口商品法检目录和204种进口商品自动许可证,减免进出口商品法检费用5031.2万元;将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企业全部纳入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政策范围,出口企业信用保险统保覆盖面超过80%;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办理退(免)税增长4.9%;给予企业临时出口资质,扩大自主品牌整车出口7000余辆。开展外汇管理改革试点,9家企业获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收付汇业务试点资质,37家跨国公司总部获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资质。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平台,发运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包裹3万件,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完善口岸功能,新机场口岸、通州口岸规划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平谷国际陆港成为首家获批的国家海陆联运口岸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首都国际机场口岸进口整车223辆,增长110.4%;西站铁路口岸成为核心能力达标口岸;百子湾海关监管场所获批;天竺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790.5亿美元,增长7.8%。
  加强行业监管实现市场秩序稳。全面推进商业零售企业诚信建设,完善促销监管,市、区县商务部门出动检查人员1085人次,现场纠正不规范促销行为23件。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全市办结案件3094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252个。产业预警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臻完善,民企怡和嘉业首次打赢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累计受理案件7999件,其中举报投诉2785件,办结率95%。制定并推行《商场超市能源消耗限额》和《商场超市合理用能指南》,推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机制。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商业零售和餐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700余家。认真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出动执法人员超过2.5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9000余家(次),督促整改隐患、问题2464个,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二)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商务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有序落实改革路线图。
按照中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对事权在地方的改革事项细化落实、事权在中央的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明确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14项重点任务,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在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申报工作。聚焦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要求,研究制定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部署,明确商务领域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启动流通业发展指导目录修订和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共审查各类文件27364件。
  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2014年7月1日,京津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9月22日扩大到石家庄海关,三地企业通关自主选择性增强。出台《北京电子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北京口岸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通关时间节约50%、费用成本节省30%左右。继续领跑国内电子发票试点工作,实现在中国内地首次向金融保险领域推广,首次由电子商务行业向线下零售行业延伸,首次实现国税、地税部门共用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时推广电子发票试点。电子发票试点企业扩大到8家,累计开具电子发票4700万张,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接收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以电子化方式入账的电子发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境外投资核准及备案范围,核准时限、备案时限分别缩减为10个和3个工作日。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合同登记审核下放区县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京津冀商务合作迈出新步伐。三地商务部门联合签署《落实京津冀共同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合作框架协议商务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协调推进口岸一体化建设、加强开放型经济合作等方面,强化三方协同、优势互补、互融互通,建设开放的区域大市场。推动区域物流业协同发展,马坊物流基地与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企业投资的曹妃甸国际物流园加快建设,“物流中国”公共信息平台服务京津冀区域会员企业近5万家,货运车辆超过100万辆,日均交易信息匹配量近30万单。支持区县加强与蔬菜产区合作,河北省蔬菜生产基地在京开办直营店56家。西城、丰台等区积极对接河北相关承接地,稳步推进动批、大红门等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调整疏解。本市连锁超市和老字号企业积极在津冀拓展业务,累计开店均达百家左右。
  (三)狠抓结构调整升级,商务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全面落实本市加快总部企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建立总部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现机制和跟进服务机制,健全总部经济发展促进工作网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朝阳等区县积极引进总部企业,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新认定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研发机构37家,累计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762家。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9个,累计有28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投资698个项目。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北京地区52家企业入围,上榜企业数居全球城市第一。
  开放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保险、金融、电信等新兴领域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1.9%,技术进出口额增长56.5%,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增长10.4%。“双自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持续增强,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出口额84.2亿美元,占货物出口总额的13.5%,提高1.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4.7%,增幅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北京地区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企业累计出口9.3亿美元,增长23.8%。服务业利用外资近80亿美元,增长13.1%,125个千万美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入资占全市七成。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引进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体育项目57个。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京东等4家电商企业赴美上市,清华紫光集团完成对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的收购,首创集团收购大洋洲最大的综合垃圾处理服务商,成为近5年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7亿美元,增长6.4%。
  搭建平台培育商务发展新优势。成功举办第三届京交会,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5.3万人次参展参会,比第二届增长10.9%,首次实现全球服务贸易20强国家和地区均有客商参会,达成意向签约额818.3亿美元,其中北京实现签约额428.7亿美元。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同主办“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高峰会,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服务业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发布本市引导支持品牌展会名录,北京延庆(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成功举办,科隆世界食品博览会落户北京,七大主要场馆举办展会431个,其中大型国际展会128个,增长15.3%。支持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升级改造20座商务楼宇公共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额达到5673.8亿元,其中北京石油交易所实现交易额4647.1亿元。石景山、海淀、顺义等区有序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全市20家商业保理公司为41家中小企业融资5.5亿元。
  (四)夯实民生服务基础,保障城市运行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便民商业体系不断升级。
配合有关部门建成“一刻钟服务圈”示范点207个。全市90%的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七项基本功能全覆盖。统筹城乡流通网络建设,郊区联合采购平台采购规模达到8.1亿元。推广实施早餐工程,新增或改造100家早餐固定门店,增加搭载早餐服务的连锁便利店40家。支持大众餐饮、洗衣等生活服务业开展电子商务。推动便利店搭载相关服务,与电商企业达成网上定购、便利店自提的服务合作新模式。建成城市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网点218个,服务范围覆盖近千个社区和高校。各区县加大有形市场清理整治和调整升级力度,全市共拆除关闭、升级改造各类市场217个,关停面积218.8万平方米。昌平等区县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全市清理非法废品回收市场75个,清理无照经营废品回收站点1132个。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推动农产品市场“双核”保障格局建设,新发地市场加快调整升级,外埠分市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完成项目融资。开展“13省区市服务产区菜农服务首都市民蔬菜保供联合对接行动”,活动期间累计增加蔬菜供应总量18万吨。各区县新建蔬菜零售网点336个,累计达到2942个。13家农超对接超市销售果蔬20.5万吨,增长15%。
  市场供应保障调控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制度,监测范围涵盖12大类近百种商品。根据本市现有蔬菜储备设施库容能力,增加蔬菜政府储备。加强政府储备商品管理,调整充实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骨干企业,完善应急商品数据库和应急商品监测范围。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首都商务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区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和开拓创新。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5年工作任务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推动商务健康发展,必须下更大气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本市商务领域正发生着一些趋势性的变化,汽车、住房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居民消费加快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消费增长动力转换进入瓶颈期;资本双向流动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体现本市产业优势的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综合来看,商务发展正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创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2015年,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巩固提升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加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更加注重推动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努力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2015年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货物进出口与上年基本持平,服务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50亿美元左右。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挖掘商务发展潜力
  
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主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国家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增强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调整流通业发展指导目录,完善行业准入措施,引导业态升级。进一步强化规范、标准的作用,健全完善企业开业条件、经营管理规范、岗位服务规范等规范和标准,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国际资本、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发展壮大。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体现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功能,继续推动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建设。筹备组建北京蔬菜流通协会,依托协会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调整升级。深化农产品流通“区抓零售”管理体制建设,通过区县绩效考核评价和网络公示制度,推动蔬菜零售网点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布流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指南和汽车交易市场规划。
  创新外经贸管理模式。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推动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完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实施北京电子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创新,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规模,争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在外资融资租赁行业探索建立外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加快推进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本市实施方案,服务企业“走出去”。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推进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严格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开展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促销专项检查,推进诚信促销、文明促销。鼓励开展信用消费、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商务信用服务。推动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开展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打假等专项整治。以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督导检查和标准化达标创建等为抓手,深化商务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安全生产责任、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等“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行业安全生产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前筹划取消或调整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事项的衔接和落实工作,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公布本市商务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事项权力清单。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审查等工作机制。明晰行政处罚职权,制定完成商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
  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切实抓好开放型经济、商业服务业和物流业等3个市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促进首都商务科学发展提供支撑。
  (二)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全力促消费稳增长
  
积极转变促消费思路,倡导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推进流通现代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机制,鼓励行业多渠道多业态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电子发票试点扩面工作,探索在更广领域示范应用。探索开展本市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创建工作,培育壮大电商企业集群,推动电商企业在促消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拓展电子商务在社区便民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应用,搭建传统商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平台,组织百货零售、老字号、连锁超市等企业与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对接,促进传统产业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保持网络消费较快增长,力争实现网上零售额1750亿元左右,占社零额比重达到17%左右。鼓励连锁超市和品牌便利店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增强服务社区能力,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发挥城市物流在服务民生、保障城市运行中的基础作用,推进物流托盘标准化试点,提高物流效率。大力发展城市物流末端共同配送,扩大共同配送服务覆盖范围。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节能减排。
  创新供给内容和方式,营造市场氛围。优化政策导向,通过丰富供给内容激活消费需求。加大促消费工作统筹协调力度,着力探索和建设促消费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广绿色节能消费,统筹开展北京国际美食汇、各地商品网上大集、点击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指导区县和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品牌节、消费季等区域促消费活动,丰富活跃市场,拉动消费。进一步丰富“进口商品购物节”的组织形式,尝试销售、展示相结合,根据参与活动国家的商品特点,引导企业建立有效销售渠道。加强与旅游、文化等部门的联动,培育相关商品和服务消费热点。推动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老字号挖掘、整理文化内涵,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核心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
  优化消费环境,提升行业形象。着力营造让百姓放心购物的消费环境。搭建面向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便捷、实惠的消费信息服务。创建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力争在全市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七项基本功能全覆盖,努力扩大社区消费。加大促消费工作的宣传力度,挖掘、提炼和宣传商业服务业行业亮点,在主流媒体推出消费专刊专栏,推广消费热点,提振市场信心,引导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产业高端高效发展
  
争取国家支持,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做好商务领域的“加减乘除”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促进优势产业扩大开放,做优高端环节。发挥北京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服务业整体转型升级,为探索新时期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贡献。加强市区联动,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发展。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引导各类跨国公司将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环节落户北京。完善会展业促进政策,加大对本市会展业的国际宣传推广力度。支持楼宇经济发展,鼓励商务楼宇经营管理单位升级改造公共办公环境和条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升级改造10座左右商务楼宇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外贸稳增长调结构。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贸易促进平台建设,继续举办“走进大使馆”等活动,拓展国际营销网络。鼓励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汽车等优势行业“双自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扩大企业在京的进出口业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建立健全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融资、通关、结售汇等政策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0%左右。完善文化“走出去”专项支持政策,支持文化企业拓展境外市场,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抓住新机场、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机遇,拓展引资领域,优化引资结构。推动跨境人民币投资、股权投资等利用外资新方式,发掘利用外资新增长点。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溢出和综合带动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强化政策引导,对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技术和品牌“走出去”的重大对外投资合作项目,优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提升北京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力。发挥行业协会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差异化联合,增强竞争力。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向项目融资、设计咨询、后续运营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0%左右。
  (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助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市民居家生活便利度明显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品牌建设和特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明显提高。
  加快实施四项重点工程。一是品牌建设工程。传承“老字号”,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使老字号商品、服务成为消费者领略古都文化底蕴的载体。培育“新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北京市著名商标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提高市场丰富度,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二是特色发展工程。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引导市级特色商业街区按照国际化商业街区、国内知名专业商业街区和北京文化特色商业街区进行分类升级。建设生活综合服务示范街区,引导各类品牌连锁企业打捆进入,集成家政、美发美容、洗染等多项服务功能,提供集约化、便利化的生活服务。三是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加强优化市场消费环境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流通领域监管,整顿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开展诚信经营创建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宣传,鼓励企业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四是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培训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启动中华传统技能技艺大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行业、企业技术能手(服务明星)。持续开展服务技能大赛活动,带动企业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全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便民网点建设。健全蔬菜零售网点体系,培育农产品零售龙头企业3家左右。加快早餐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或改造固定早餐门店100家,建设搭载早餐服务的便利店40家,主食加工配送中心2个,建成早餐规范店和经营示范店1100家。二是推动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支持发展新型社区商业便民服务模式。探索发展一站式便民服务网点,在核心区新培育5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发展智慧餐饮,推广设立60个商务楼宇智慧型餐饮自提柜。三是探索服务功能集成。发展多服务搭载模式,在中心城区新培育10家搭载便利餐、洗衣代收、缴费终端等多种功能的连锁便利示范店。丰富生活服务智能终端功能,启动社区智能终端生活服务信息推送工作。四是引导业态转型升级。加快便民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大重点区域内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力度,推动中心城区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升级。五是推动绿色发展。结合本市环境建设、大气污染治理等要求,加强行业能耗限额指导,强化行业节能、节水和环保监管。引导企业树立节能环保理念,实现环境友好目标。六是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周边区域对本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协同支撑能力,加强农产品产销合作机制建设。吸引外资更多地进入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全面实施落实京津冀共同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合作框架协议商务行动方案,推动形成要素资源充分流动、运转高效顺畅的区域市场体系。
  有序推进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调整疏解工作。严格执行商务领域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引导区域性物流批发功能转移外迁。启动本市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提升工作,支持区县升级改造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调整疏解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推动区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服务首都及周边区域的农产品市场等项目建设。采取联合保供、农超对接、直营直售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与河北省供京蔬菜主产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畅通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的绿色通道。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政策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政策向北京内陆港延伸。支持天津港(集团)公司参与通州口岸建设。鼓励北京外贸货物代理、物流和跨境电商企业,在天津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物流仓库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面向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制定新机场口岸建设方案。建立京津冀打破行政壁垒工作对接小组,完善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举报投诉优先处理和合作处理机制,优先处理涉及三地注册企业的举报投诉件。落实三地商务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业务对接合作。

  同志们,在新常态下推动商务发展提质增效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改进作风,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商务系统自身建设,敢担当、善作为,奋力推动全市商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