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年度规划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推动新时期商务发展再创佳绩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在2014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4年2月18日)

发布时间:2014-02-19         信息提供:综合处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商务工作,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消费市场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聚焦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优化商务发展环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商务工作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巩固发展民生商务,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能力明显增强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居民“菜篮子”保供能力。《北京市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弥补本市农产品流通立法空白,确立了“市抓批发、区抓零售”工作体制。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直营直供店和车载蔬菜直销社区数量实现“双过百”,6类12种蔬菜零售新模式网点超过300个,为稳定蔬菜零售终端价格发挥积极作用。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猪肉追溯已覆盖本市11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8家大型批发市场、21家大中型连锁超市、城六区111家规范化菜市场等流通节点,基本实现从屠宰到批发、零售环节可追溯;蔬菜追溯在1家批发市场、2家连锁超市及石景山区主要零售终端完成试点建设。
  加快便民商业体系建设,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七项商业便民基本服务功能全覆盖的城市社区累计1900多个,覆盖率达到70%。早餐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在东城、西城两区完成100家固定早餐门店新建或改造试点。组织400余家企业参与春节家政市场保供,惠及3万多个家庭。丰台、房山等区县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全市新建规范化站点200个。城市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网点对接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等各类企业36家,日均配送量4万余单,服务社区居民超过500万人。农村市场联合采购平台引入更多的供应商和零售店铺加盟,采购规模达到6.9亿元。
  强化保障调控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推动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直营直供企业与主产地对接,稳定蔬菜货源。连续两年扩大蔬菜政府储备规模,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深化生活必需品保供联动机制建设,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增加商业库存,有效应对个别时段出现的牛羊肉、低价牛奶供应临时性短缺问题。应急商品数据库监测扩大到4大类31种商品。在国庆重大纪念活动中,商务系统应急保障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二)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商务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对接消费需求,促转型稳增长。出台零售(餐饮)业、批发业、信用消费和家具以旧换新等4项促消费政策,统筹开展3大系列8项全市性主题促消费活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引导高端餐饮企业、百货商场创新经营模式,拓展服务方式。家具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间,11家参与企业累计销售4类家具13.1亿元,带动全市各类家具销售增长13.5%。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模式,12家参与信用消费活动的企业全年实现信用消费额67.9亿元,增长164.2%。新批准外资零售店铺529家,营业面积60万平方米,市场品牌丰富度进一步提高。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年实现网上零售额926.8亿元,增长44.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对社零额增量的贡献度达42.4%,电子商务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启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4家支付机构获得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收付汇试点资格。
  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扩规模。巩固出口品牌优势,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入区企业已达41家,涵盖北京地区汽车产业上下游的代表性企业,12家企业获国家整车出口资质。利用政策、展会等资源扶持“双自主”企业发展,全市“双自主”企业出口76.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2.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30.8亿美元,增长159%。对外承包工程在环境、通讯等领域实现新拓展,营业额增长28.9%。通讯、保险等服务贸易新兴领域出口增长27.7%,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2.5%。全市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9.1亿美元,增长51%,60家企业、37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促聚集提能级。出台商务与中关村、商务与文化融合发展意见,认定8个总部经济集聚区、4个总部经济发展新区和6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的61%,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超过4500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714家。加强会展品牌建设,全市七大主要场馆举办大型国际展会111个,增长9.9%。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顺义空港、马驹桥物流基地纳入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范围,四大物流基地实现营业收入757亿元,增长6.3%。通州区、大兴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加快,12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获得商务部认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48.3亿美元,增长35.6%,其中朝阳、海淀、昌平等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占比达85.3%,集聚效应明显。
  (三)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注重政策首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013年6月27日,中国内地首张电子发票在京诞生,试点企业当年开具电子发票达到280万张,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出台促进总部企业在京发展工作意见,给予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央企、市属国企和民营企业公平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总部企业以占全市0.4%的单位数、25%左右的就业人数,创造全市近一半的增加值,实现近六成的收入和税收,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挥口岸功能,贸易环境持续改善。全国唯一的空港型整车进口口岸——首都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投入运行。新机场口岸筹建工作全面启动,丰台货运口岸铁路专用线恢复整车业务运营。天竺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733.5亿美元,其中保税功能区进出口增长41.1%。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货物吞吐量增长2倍,平谷国际陆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万标箱。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行业运行平稳。2013年5月,本市“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正式开通,全年共受理商业预付卡、零供交易等举报投诉319件,接受家政等业务咨询3386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全市共办结侵权假冒案件2296件,捣毁制售假冒产品窝点61个。产业损害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四)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商贸中心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国内市场互动对接。
与河北、山西等省签订区域商务合作协议,对接11省区持续开展春节期间首都市场蔬菜保供联合行动,服务产区菜农、服务首都市民,活动期间蔬菜上市总量较日常增长10%。门头沟、密云等区县扩大“农餐对接”范围,积极引导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接本市及外埠农产品生产基地,延庆、怀柔等区县深化“农超对接”,使外埠优质果蔬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渠道,丰富市场供应。全市12家开展“农超对接”的超市全年销售果蔬农产品17.8万吨,同比增长15%。
  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衔接。成功举办第二届京交会,19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比首届增长10.4%;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到会客商及代表累计达13.8万人次,达成意向签约金额786.9亿美元,比首届增长30.9%;组委会与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发布的《北京宣言》,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完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梯次建设,首次开展综合型、企业型基地认定,新增8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培训,全市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达到71%,有效帮助企业规避收汇风险。打造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重点培育19座商务主题示范楼宇。开展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培育试点,创新推出加拿大、意大利、英国3期“进口商品购物节”,成功举办第三届北京台湾名品博览会。
  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北京商务影响力。目前全市已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首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全市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实现交易额4900亿元,同比增长2倍,其中全国棉花市场和北京石油交易所双双突破2000亿元交易规模。全国规模最大的9家自营B2C企业中,有5家北京企业,交易规模占全国的67.1%。4家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全国10强,行业实力国内领先。商业品牌零售企业境外投资实现新突破,王府井国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中国春天百货集团近40%股份,成为近年来本市零售业投资额最大的境外收购项目。
  2013年,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全市商务系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各项主要指标不断刷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75.1亿元,增长8.7%,连续6年位居全国城市之首。货物贸易进出口额4291亿美元,增长5.1%,在全国排名保持第四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100亿美元,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双向投资持续攀升,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5.2亿美元,增长6%,连续12年保持增长;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迈上50亿美元台阶,境外直接投资额首次跨过30亿美元大关。北京口岸货物监管量162.3万吨,增长5.2%。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8371.2万人次,增长2.2%,稳居全球第二位,72小时过境免签人员接近1.4万人次。“十二五”以来,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规划涉及的17个主要预期指标中,3个指标已提前达到目标值,其余指标进度好于或符合预期,北京商务“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能力明显增强。
  以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区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更有赖于全市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和创新开拓。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市商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切实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首都工作特点,按照“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牵引、民生优先、协同发展,着力细化落实商务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着力夯实商务便民利民基础,着力巩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发展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业,着力在更大尺度上推进区域商务合作,全面提升首都商务系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能力。
  2014年商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左右,货物贸易超过4500亿美元,服务贸易增幅高于10%,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10%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开放促改革,释放商务发展活力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重点领域开放,细化事权在地方的各项改革措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力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创新管理模式。规范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全市招商引资活动工作机制,出台《北京市招商引资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完善投资促进机制,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改革本市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形成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雅宝路市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挖掘外贸增长潜力。
  拓展业务领域。优化引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科技、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抓住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新机场、CBD国际传媒走廊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增长点。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投资、股权投资等利用外资新方式,继续推进跨国公司外汇管理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深入开展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示范区影响力,促进出口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提高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新兴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促进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深化、拓宽与国际机构及跨国企业的合作,推出服务外包行业成长性指数,引导服务外包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服务等高端业务拓展,挖掘服务外包潜力,加强人才培养,巩固全国服务外包领军城市地位,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5%以上。
  搭建高端平台。在更高水平上搭建“京交会”平台,继续坚持“务实、合作、诚信、俭朴”的办会理念和部市合作的组织体系,全力办好第三届京交会,促进服务贸易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塑造“北京服务”品牌。加大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建立市、区(县)两级共同支持的政策体系,促进示范基地优势企业集聚和产业水平提升。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规范、高效”的服务理念,提高审批效率,将外资格式化审批推广到全市试行。落实中央放宽对外投资审批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重大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备案流程,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口岸功能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进一步增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对本市外贸的带动作用。稳妥推进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服务重点产业发展。
  (二)夯实便民利民基础,进一步提高商务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商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坚持便民利民,在完善体系建设的同时,突出便民商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做细末端,提升城乡便民商业体系建设水平。做好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完成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建设。推动连锁企业进入社区,鼓励发展专业店、24小时便利店、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快生活服务业业态升级步伐,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力争全市90%的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七项基本功能全覆盖。积极探索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社区商业服务水平。推进早餐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或改造100家固定早餐门店,支持2家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40家连锁便利店搭载早餐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实惠、便利的早餐服务。继续推进城市物流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全年业务量增长50%。
  坚持做实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落实《北京市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市抓批发、区抓零售”工作体制。加强批发环节顶层设计,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以生鲜日配为主营方向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强化零售环节任务落地,推进多元化蔬菜零售网点建设和区县政府绩效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
  坚持筑牢底线,完善应急储备体系。进一步加强产销合作,强化联合保供等工作机制,保障货源有效供给,确保淡季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调整完善政府储备商品品种及规模,切实加强政府储备管理,夯实应急保障基础。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应急和风险防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应急响应工作水平。
  (三)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巩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创新促消费机制。调整促消费方式,从政府主导、一线操作模式向政府统筹谋划、协会协调组织、企业自主开展、消费者自愿参与转变,创新北京购物季、北京拍卖季、国际美食盛典等活动组织形式,指导和支持各区县、各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优势,针对特定区域、特定时点和特定消费群体需求,开展购物节、品牌消费季等主题促消费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便利的消费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选择。强化部门联动共促消费,联合旅游部门扩大外来消费,联合文化部门培育文化消费,联合农业部门搭建直供直销渠道。
  改善消费环境。调整促消费政策导向,从激励企业销售增长为主转向着重改善消费环境,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建设行业交流、服务创新、消费导航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推出全市商务统一促销平台,引导大众消费。按照“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目标,加强市级特色商业街动态管理服务,继续推进五道营、南新仓南延北扩、高碑店国粹艺术商街等特色商业街升级改造。支持行业组织开展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活动、商业服务业技能竞赛活动,树立商业品牌形象,宣传岗位典型,提高商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监管,让市民安全放心消费。
  促进新兴消费。扩大电子发票试点工作,深化电子发票试点应用,推进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工作。扩大民生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商业转型。举办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搭建国内外行业交流平台,引导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打造“点击消费”北京网购促消费品牌,组织各大电商企业开展规范促销活动。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企业范围。力争实现网上零售额11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12%左右。鼓励企业针对消费者开展信用消费,培育养老消费。
  弘扬“老字号”品牌。推动“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发挥特色品牌优势,开展“寻找原汁原味北京老字号”活动,保护传统工艺,打造整体形象。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北京老字号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争取将更多“老字号”商品纳入“北京礼物”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推动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相适应的产业提速发展,增强商务发展实力
  适应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突出抓好产业高端发展、聚集发展,为首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全面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总部企业在京发展的工作意见》,建立健全总部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现机制和跟进服务机制,搭建总部企业市场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总部企业在京开展实体化经营。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新认定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左右,新引进民营总部企业20家左右。
  提升商务服务业影响力。探索促进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措施,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聚示范区。将主题商务楼宇升级改造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升级改造主题商务楼宇10座左右。引导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在引进国际知名展会永久落户北京上取得突破,促进本市会展业企业到国外参展办展,征集评定品牌展会名录,提升品质、扩大影响,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推动优势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双自主”企业,争取认定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进一步提高“双自主”企业在本市外贸出口中的比重。建立政府部门、投资企业与工程企业间的联系合作机制,搭建企业境外项目投融资平台、协会平台和境外项目信息平台,拓宽“走出去”模式。推动设计咨询、文化、品牌等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对外投资带动承包工程、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和企业联合“走出去”,争取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0%。支持企业利用“技术代差”优势,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产能转移。
  (五)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扎实推动区域商务合作
  围绕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更加主动地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定位北京商务工作,在区域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主动开放市场。发挥首都市场的窗口作用,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更好地促进京外企业和品牌在北京发展。强化部门合作,引导电商龙头企业开展网上商品大集,利用新兴业态或实体店继续开展各地商品大集活动,搭建外地品牌商品进入首都市场的网络平台。
  完善口岸功能。进一步深化口岸区域合作,加紧推进京津、京冀口岸合作协议签署,重点推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制定新机场口岸建设方案,加紧推进新机场口岸开放可行性研究。
  促进联动发展。加强京津冀商务合作,积极推进相关产业功能疏解。进一步健全机制,把区域商务合作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企业,促进优势互补。利用北京流通中心和贸易枢纽功能优势,促进区域物流、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强化物流产业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
  (六)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召开,要加强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展示北京商务发展水平。
  强化监管规范秩序。加强对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逐步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发展促进机制,防范市场风险。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引导诚信经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落实《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实施办法》,做好项目监管。建立覆盖全市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培训和隐患排查,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
  推动商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度任务,研究制定商业和服务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方案并启动实施,组织供应符合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积极促进出租车、货运车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进物流基地使用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进行货物运输,总结纯电动车示范运行情况,探索新能源货运车推广应用机制。制定并推行《北京市商场超市能源消耗限额》和《北京市商场超市合理用能指南》,推进流通领域节能降耗。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研究制定本市商业设施布局规划,引导流通业态升级,修订流通业发展指导目录,配合有关区县和部门推动低端业态调整升级。鼓励外资企业为治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提供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支持。

  三、巩固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商务部门自身建设
  
过去一年,商务部门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北京市15条实施意见,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贯彻到商务工作的具体实践中。2013年,市商务委组织的行业类会议、活动同比下降10.8%,调研同比增加33.3%。对10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38件。采取取消、下放和调整等措施,将原来的60项行政审批事项缩减为32项。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使命感,增强了主动服务企业的自觉性,在转变作风、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齐心协力,持续用劲,继续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改革深化。全面准确履行部门工作职责,落实国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各项部署,进一步推动管理规范化、服务便利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二是坚持市、区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的积极性,支持区县商务工作特色发展,支持基层深化便民利民工作,以落实到基层的整改效果检验活动成效。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取信于民。紧紧围绕关系全市商务发展、关系群众生活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市商务委各处室、各单位,要结合区县商务委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对接工作,积极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同志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加快推动形成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北京商务发展新格局,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升级版”,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首都篇章做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