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服务承诺 网站无障碍 用户中心 移动版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绩效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11-11         信息提供:办公室

具体任务 进展情况
以首善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建立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健全实体化运行工作机制,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巩固“一库四机制”,做好项目孵化、储备和落地推进。   1.2020年12月15日,市商务局党组召开第34次(扩大)会议,根据市委编办批复,研究决定对“两区”办内设处室进行调整,增设5个处室,调整增加16名编制,实现“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行。“两区”办内设处室、人员全部调整到位,工作运行机制已经健全。截至11月5日,“两区”251项任务累计落地221项,实施率88%,形成了以“八个一批”为代表的开放创新成果。
  2.“两区”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累计入库项目2804个,其中已落地出库项目1214个,在库推进项目1590个,在推外资项目312个,占比19.6%。
全面落实国家批复的251项开放改革举措。精细化做好政策配套,对“优先在北京市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等6项核心政策,以及“探索优化对科研机构访问国际学术前沿网站的安全保障”等40项涉及中央和北京事权的任务,制定实施配套政策。用好政府网站等平台渠道,面向外资外企做好政策发布和宣传解读,主动回应关切。   落实国家批复的251项开放改革举措方面:1.市“两区”办积极推动“两区”建设各成员单位加紧实施各项任务,采取“周报告”“月点评”、专项督查、不定期调度、建立红绿灯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任务落地。截至11月5日,“两区”251项任务累计落地221项,实施率88%。4次下发对46项任务中未完成任务的督查通知督促落实。目前,39项任务已落地实施,其余7项国家事权任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落实。
  宣传解读方面:1.利用市政府国际版网站“投资在北京”版块、“两区”官方网站及公众号及北京电视台等官方平台,及时发布“两区”建设政策落地情况,开设政策解读专栏,重点面向外资外企做好政策发布和宣传解读,在各类平台以文字、视频、及“一图懂”形式已累积发布政策解读100余条次;2.在官方公众号开通“两区”政策征集专栏,进一步了解外资外企的政策关切。
推动自贸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申报亦庄综合保税区。   (一)推动自贸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在《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明确了在自贸试验区中施行的涉中央事权的服务业领域开放政策,我市可按程序报批后在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中进行试点。2021年10月,经27个部委同意向全国复制推广了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模式创新等10个典型案例,24个在局部区域试点成熟的制度创新可在全市复制推广。
  (二)申报亦庄综合保税区。2021年初,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亦庄综保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办理过程中。
在海淀、朝阳、大兴打造三个数字贸易试验区,开展不同领域、各有侧重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探索创制数据确权、数据资产、数据服务等交易标准及数据交易流通的定价、结算、质量认证等服务体系,促进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的国际互认,研究建立完善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加快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 1.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推动试验区形成各自发展规划及建设思路,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
2.会同经信局、网信办共同掌握一批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项目。中央网信办已正式批复两家公司先行开展试点,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取得重要进展。
高水平办好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办会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交易规模,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开放发展打造三块金字招牌。   已完成
  1.机制化推动服贸会筹办工作。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常设服贸会组委会和执委会,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担任组委会主任委员,47家成员单位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服贸会重要筹办工作。北京市组建首都会展集团,作为服贸会市场化运营主体,与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共同负责服贸会日常筹办工作,形成“事业单位+企业集团”的日常筹办模式,推动建立市场化办展办会长效机制。
  2.高水平举办2021年服贸会。2021年服贸会在延续上届“综合+专题”“线上+线下”“室内+室外”办会模式基础上,创新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一会两馆”办会新空间,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特色鲜明、富有成效,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重要视频致辞,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围绕“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主题,举办5场高峰论坛、200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及边会活动,展览展示面积12.6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万平方米;吸引了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达成一批丰硕成果,总量超过上届,服贸会规模和“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服贸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重大展会平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推进新国展二三期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会展综合体;做好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建设,促进国际会展业发展。   (一)新国展二三期项目:新国展二期会展项目已于9月28日开工,计划建设不少于20万平方米室内净展览面积和约2.5万平方米净会议面积,三期配套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大兴临空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前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落实市领导指示精神,大兴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商务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就规划选址等达成一致意见,会展中心整体选址于礼贤站北侧,消费枢纽选址于礼贤站南侧,进一步完善大兴国际机场会展中心和消费枢纽规划选址方案,并征求相关市领导意见,待北京市城市工作委员会会议通过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拟建设展览面积40万平米的会展场馆,首期展览面积20万平米。
加快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力争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前成立。   9月3日,拟任服贸联盟理事长人选已经中央批准。9月24日,民政部向国务院报送服贸联盟全套注册登记材料。10月9日,民政部反馈国办秘书三局对注册材料的意见。
  目前,正根据反馈意见对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同步推进服贸联盟成立情况说明稿、倡议、服贸联盟成立大会活动等相关工作。
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1.办好“北京双向投资论坛暨国别日系列活动”。为支持我市企业高质量参与境外投资合作,继续组织“北京双向投资论坛暨国别日系列活动”,4月13日、6月24日、10月20日、10月26日分别成功举办了“北京-东盟双向投资活动”“走出去专业服务业论坛”“专业服务业助力京港携手走出去投资促进交流会”“北京-韩国投资促进交流会”。
  2.在中国服贸会上举办2021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借助服贸会平台,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联合主办2021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搭建中国企业“走出去”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我市企业“走出去”步伐。
办好京港洽谈会、京台科技论坛,深入实施京澳合作伙伴行动,进一步深化京港、京澳、京台交流合作。   1.第24届京港洽谈会筹备阶段中,已征集第二十四届京港谈谈会双向投资项目。10月29日上午,与香港贸发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京港会的专场活动的筹备会,共同就本届京港会举办方式及内容集思广益,发挥各方优势,保证本届京港会专场活动成功顺利完成。今年京港会拟围绕“两区”建设战略目标,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融合高端消费时尚品牌引进等专题,探讨两地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合作。
  2.积极配合市台办做好京台科技论坛“两区”政策宣介等工作。
  3.多次在与香港贸发局、港澳办等会见场合宣介“两区”建设,在澳门MIF国际投资贸易展上设立“两区”建设版块开展推介。
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已完成
  1.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明确局内任务分工;
  2.出台《北京市商务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办法》(修订稿),再次明确对于公平竞争审查的程序性要求和制度约束;
  3.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围绕环球主题公园打造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打造北京消费季品牌,促进传统消费与智能消费跨界融合,推动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推动形成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大兴临空经济区超大型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和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已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清单,每月跟进项目进展。
  2.环球主题公园已于2021年9月20日正式运营。
  3.积极争取免税店落地政策。作为现阶段临空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免税店政策需向国务院报批,财政部已牵头免税店相关政策调整,目前市财政局正在牵头争取创新政策落地。
  4.北京消费季期间,成功举办2021“北京网络直播大赛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过2千万人,直播销售超过1亿元。
扩大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推进“漫步北京”等系统文旅促消费活动。   1.“实施“漫步北京”“畅游京郊”“点亮北京”计划,打造老城精品文化探访线,设计开发特色主题游线路”已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任务清单。
  2.卫健委出台《关于开展第五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工作。
持续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顺应“宅经济”“国潮风”等新消费趋势,引导增加新消费供给。   1.聚焦国潮新品牌、老字号品牌、非遗文化品牌,联动前门、王府井、公主坟等五大商圈,百余品牌商家,近千余家门店,开展“国潮市集”“老字号品牌进社区”“国潮新消费电台直播及带货”“国潮新青年商品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推广国货京品。
  2.2021北京首发节多渠道助力品牌“出圈”,10余场线下活动支持300余个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集中发布近万款新品,利用“首秀京城”全媒体平台,推介品牌首店60余家。深入实施首店2.0版措施,优化首店申报指南,2021年前三季度已引进690余家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店落地北京。
注重均衡发展,完成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任务,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高品质特色商圈。扩大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试点范围。   1.17个商圈已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改造提升任务,其余5个正在有序推进商圈改造提升工作任务,年底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22个商圈工作任务,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高品质特色商圈。
  2.扩大“一店一策”试点范围工作已完成。确定将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店纳入“一店一策”升级改造试点范围,经各区摸排,8月确定了西单更新场等10家第三批试点企业,已纳入“周调度、月台账”工作机制,市区各部门合力加快推进项目进展。
探索通过孵化机制,加速培育消费新品牌新模式。建立新消费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开展新消费品牌孵化示范区建设。   已完成。
  1.拟定工作方案,在东城、朝阳两个区开展试点,目前全市共6个孵化试点基地,东城和朝阳各3个。
  2.发布《关于申报2021年度新消费品牌孵化项目的通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合理布局、规范提升物流基地,推进昌平南口、房山窦店新增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推进智能快递箱、无人售货机等智能终端设施建设。   已完成。
  引导和鼓励京东、顺丰、圆通、近邻宝等快递企业在社区建设智能快件箱,10月新增200余组柜,便利居民电商购物的配送需要,提升便民服务品质。今年以来新增数量达700组。
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补建和提升便民商业网点,实现每百万人口拥有便利店社区超市300个左右。鼓励有条件的区以零售业态为主体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提升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家政维修、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质,支持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   已完成。
  指导各区梳理便民商业空白区域及业态,实施精准补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连锁便利店6800余个,平均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10个,提前完成每百万人300个左右的建设任务。联合美团在全市开展餐饮企业数字化技能培训,美团大数据显示,提升靠前的近6000家商户单周交易额较2020年10-12月份单周交易额增长了近25%。
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在津冀布局更多产业链项目和创新成果应用场景,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的规划衔接和融合,强化区域“三链联动”。推进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办好“京津冀之声广播,打造协同发展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工作创新推进平台、发展成果展示平台,营造协同发展良好氛围。   1.2月,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后,即着手开展利用天津港打造北京出海口这一老课题的新研究。积极与天津口岸办联系,电话走访有关部门、企业,6月列入局年度重点课题并与相关机构联合开展调研。同时邀请北京报关协会、货代协会、口岸协会和部分进出口企业到天津港参观并推进北京以海运方式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选择天津港作为进出港口。持续跟踪北京以海运方式进出口货物的情况。目前,已完成课题初稿2万余字。
  2.联合天津商务局制定了《京津通关物流信息共享工作方案》。
开展10处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实施20项市级疏堵工程、315处区级堵点乱点治理,持续开展学校、医院、景区、商圈周边交通秩序整治。   2021年5月,会同市交通委印发《北京市商业区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指导意见》,推动改善商业区周边交通状况。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农村流通类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电商平台为引领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已完成。
  1.出台2021年《“互联网+流通”创新示范项目征集指南》,支持数字化农副产品平台项目建设,通过搭建或对接线上交易平台,提升产销对接、信息整合、营销推广、在线交易、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特色农产品上行。
  2.于5月-7月举办“2021北京网络直播大赛”,专设“助农直播”板块和“乡村振兴”主题直播日,通过直播带货、云逛街、云探店等多种形式推广特色农产品,引领带动农村电商拓展直播业务,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3.局领导、分管局领导分别带队主动与农业农村局对接,优化合作方向。
  4.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编制印发《2021年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措施》,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组织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已完成
  1.出政策,印发《2021年推动北京老字号守正创新工作要点》,发布老字号传承发展项目申报指南,优化发展环境。
  2.搭平台,启动老字号促消费系列活动,42家北京老字号精彩亮相2021年服贸会,现场销售近百万元,组织10家老字号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进一步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组织18家老字号参加第105届糖酒会,意向合作金额超千万。
  3.促传承,新认定9家北京老字号,使总数扩至206家。
落实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创建、除“四害”、社区村庄清洁、重点场所环境提升、“健康北京我行动”、爱国卫生宣传等6大专项行动,引导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已完成。
  1.指导餐饮企业践行“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2.配合市人大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做好政策宣贯和实施;
  3.以《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宣贯为抓手,指导菜市场环境提质升级、做好卫生防疫。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修订完善市区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各类预案的相互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1.落实行业疫情防控管理责任。协助制定发布《餐饮场所聚餐指南》《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餐饮行业经营指引》,转发新版《防护指南和戴口罩指引》,督促各区商务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2.指导各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等做好疫情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工作。
  3.配合开展外卖平台的实地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企业防疫工作开展情况,督促不到位企业整改。
坚持“人”“物”同防,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分类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强化集中隔离点监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和追溯管理,建立全市农贸市场、冷链加工、冷链物流等从业人员和环境定期核酸检测机制,强化从业人员操作规范,有效阻断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1.细化冷链食品进口企业名单。通过商务部自动进口许可证审批系统及日常企业摸底调查情况,梳理我市有进口冷链食品业务的企业,并根据牛、羊、猪等肉类进口金额,确定重点企业名单。
  2.加强重点企业实地督查。根据我局统一安排,对8家冷链食品进口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指导,了解企业进口冷冻食品情况,及时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组织企业填写疫情防控检查清单,建立检查台账。
  3.及时宣讲普及疫情防控政策。建立冷链食品进口企业群,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及时宣传“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及政府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使用冷链追溯平台,强化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疫情防控意识。
  4.配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并持续跟进美团、饿了么等7家重点外卖企业骑手的疫苗接种工作。目前,7家重点外卖企业3.2万名活跃骑手中,第1剂疫苗接种率达99.17%,全程接种率达98%。
  5.于10月26日修订提交了新一版市场防控指引
  6.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进口货物转运防控指引》。
持续做好社区、公共场所、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常态化防控,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疫情防控。   围绕落实行业疫情防控管理责任:
  1.要求各区商务局、各商业服务业企业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工作。
2.转发新版《防护指南和戴口罩指引》,督促各区商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各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等做好疫情防控,特别是返京员工防控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工作。  
  3.组织对商业服务业企业开展检查巡查。组织各区商务局和局机关有关业务处室有重点地对商业服务业企业开展检查巡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商务部门出动人员41990人次,指导督促经营单位52857家,发现整改问题11984起。
  4.约谈了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负责人。针对部分经营单位反复存在疫情防控工作漏洞,会同有关区商务局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批评警示约谈,严肃指出防控不到位的问题,对发生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督促整改。共约谈92家企业。
提升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能力,抓好货源组织、批发销售、物流配送、储备调控、应急响应、信息化支撑“六体系”建设。   已完成
  1.修订完善《北京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预案》,预案保供企业队伍建设,应急物资保障要求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2.在2021年保供稳价工作中,积极采取减免进场费,畅通交通运输,免费设立核酸点等多项手段,确保北京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能力。
  3.认真做好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工作,及时开展收储和投放工作,保障应急供应。
  4.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供应情况;指导协调本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及直营直供企业加强货源源,拓宽供货渠道,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5.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实现了主要批发市场,重点连锁超市及社区菜市场等数据融合对接,提升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信息化支撑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商务局

承办:北京市商务局综合事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19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118号

京ICP备20001671号-5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商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